第15章 領導的藝術(4)(3 / 3)

在這方麵,中國古代名官楊震堪稱典範。

中國東漢時有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吏,叫做楊震。有一次,他奉命到外地的大都去擔任太守,動身上任前,有一位他過去提拔過的人,名叫王密,來替他送行。閑談之後,王密從衣袖裏掏出好幾錠金元寶,說:“這幾年蒙太守照拂,非常感謝,幾錠薄金隻夠當做路費,不成敬意,請收下。”

可是,楊震卻說什麼也不肯接受,他說:“如果我收了這些賄銀,就太辜負看得起我的人了。”

王密說:“不會那麼嚴重的,現在已經夜深人靜,房內隻有您和我兩個人,誰會知道這件事呢?”

楊震正色地回答說:“至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會沒有人知道呢?”

王密聽了楊震這番正義凜然的話後,內心很慚愧,就啞然回家了。為此,人們對楊震評價起來越好,最後官至宰相。

每天反省有沒有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有沒有愧對他人,這是修養中最重要的事。

楊震所謂的“天知、地知”也就是他的良心罷了。人隻要不被物欲所蒙蔽,自然可以展露出寬宏的氣度。領導者在這方麵的要求尤其嚴格,想要提起勇氣去創業之前,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光明正大?有沒有愧對他人?能不能有“雖千人,吾往矣”的豪氣?

思考24小時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數學家。有一天,國王因為懷疑工匠在製造皇冠時偷工減料,就請他幫忙鑒定黃金的成色。

如果能把皇冠拆開來分析,就能很容易知道它是不是純金打造的。但是國王並不允許把這精巧的皇冠分解。在這些限製下,阿基米德想了很久,卻想不出好辦法來,因此日夜都感到十分苦惱,時刻都思索這個難題。

當他有一天到浴室去洗澡時,發現當人浸入浴池以後,池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於是,他靈機一動,聯想到:如果拿一塊和皇冠等重的黃金,先後放進水缸中,比較溢出水的重量,不就知道皇冠有沒有摻了雜質了嗎?”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高興地大叫起來:“我知道了!”並且沒穿衣服就衝進實驗室裏,進行實驗工作,結果發現皇冠果然不是純金的。

這個故事表現了阿基米德熱衷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問題沒解決以前,他每天絞盡腦汁,希望能想出解決之道。就算在洗澡時,他腦子裏還是想著問題,所以,才能靈機一動,從現實生活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這是阿基米德太聰明了,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專心和努力。

阿基米德這種認真的態度,對科學家而言,是很重要的。對領導者也同樣重要,領導者也應該學習他這種不眠不休的精神,如此才能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

當然,鬆下並不是主張領導者應該在24小時都不停地工作,這樣身體也會受不了,但在休閑活動中,也應該保持不斷的思考狀態。

不論是政治家還是企業家,都應隨時隨地牢記自己的任務。這樣,每個人才能像阿基米德那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輕敵必敗亡

豐臣秀吉在平定九州、四國、關西的諸侯以後,進一步想征服關東的諸侯,以期統一天下,於是就派使者到京都去,命令關東地區的重要諸侯北條氏來朝見。可是,北條氏一麵仗著自己有些兵力,一麵又不了解天下大事,不知時局如何,於是輕視秀吉,隻隨便打發了使者,自己則堅持不肯去朝見秀吉,秀吉於是拿這件事作借口,帶兵攻打關東地區的諸侯。

戰爭爆發初期,北條氏依靠小田原城的險要地勢,采取堅壁固守的政策,倒也維持了一陣子。這使北條氏信心大增,因為他早在上山千信將軍攻打小田原城時,就沒有成功過,雖然堅持了幾年,但始終無法攻破,隻好铩羽而歸。為此,北條氏深信這座城池也可以抵擋秀吉的大兵。但是,他沒有客觀地分析當時秀吉所領導的大軍已占領了一半的天下,和過去的上山千信根本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而且,北條氏自從藩鎮割據,獨立開國以後,傳到當時已是第五代,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意識觀念都已經逐漸貴族化。由於和平的日子太久,開國時那種親民愛民、尚武剛強的作風已經逐漸消失了,他封閉在宮廷中生活,遠離了平民百姓,和民間失去了密切的聯係。而當時貴族生活的淫逸,也激起了百姓的不滿,人民已失去為主公奮戰的意誌。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有小田原城的天險可守,但也不能有所作為了。北條氏的軍隊雖曾仗著天時地利,打了幾次勝仗,但由於整體兵力的差距太過懸殊,最後,當小田原城被秀吉所率領的聯軍攻破時,雄踞關東百年之久的北條氏也就滅亡了。

中國著名的兵法家孫子曾經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北條氏所犯的錯誤,就在於沒有“知己”,也就是說,不但錯估了自己的實力,也錯估了豐臣秀吉的實力。該戰的時候不戰,該求和的時候不和,所以最後是自己走上了敗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