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領導的藝術(4)(2 / 3)

身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更應徹底實行兼愛,切忌投入過度的競爭中,要依循適當的原則,達成大家的共贏。

立誌必須遠大

1876年,美國亞馬士都大學的校長威廉?克拉克博士,應聘到北海道剛創立的劄幌農校擔任教務主任。他和學生共同生活,教育他們達八個月之久,培養了佐藤昌介、內材鑒二、新渡等傑出的教育家。克拉克博士在任滿離校時,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誌”。

我們每個人隻有立下誌願,才能有奮鬥的目標,否則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就隻能浪費生命了。

孔子曾說過,他在15歲時就立誌向學。日本高僧日蓮法師也在12歲時,就立下誌願要成為日本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在年輕時就立下誌願,而終身為目標奮鬥,使自己的生命有了價值。

作為一個領導者更不能沒有誌願。領導者把自己的誌願向部屬公開,並鼓勵部下共同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鬥,便能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事業順利進展。所以,鬆下認為領導者可以把自己的誌願轉化成部屬的目標。

鬆下並不認為誌向越高越好。因為如果立下的誌願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脫離了現實範圍,那就成了妄想。所以我們應該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設計長期目標;再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訂立短期計劃,一日一日地去執行,才能達成最終的理想目標。

“不可能”是不存在的

拿破侖說:“在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這個字眼。”這句話乍聽起來感覺就是狂語。因為一個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無可奈何和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雖然拿破侖說了這句狂語,但在他遠征俄國,以及滑鐵盧戰役時,都遭到了失敗,結果被流放到孤島上終身囚禁,最後在悲慘中死去。

雖然如此,但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句話也不無道理。當然,人世間不可能的事實在太多了。簡單地說,違反天地自然之理的事就是我們辦不到的。如,人難免會死亡,這是天地自然之理,如果想違反它而期望不死,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隻要是順乎之理的事,就都可能完成。如,一種事隻要依照著天地自然之理去做,就必定能成功。一種廣告做得好,價格又公道的東西,一定能夠本利全收,這就是順應自然之理的事業經營態度,如果不成功,就一定有弊病存在。如產品質量不過關、價格太高,所以才造成本利無法全收。因此,隻有違反天地自然之理,才會招致失敗的後果。

所以,凡是合乎自然之理的事,再加上以毅力和決心去完成,天下就沒有不可能的事。

竹子越高越彎曲

俗語說:“竹子愈高愈彎曲。”這句話很微妙地把領導人的真貌顯示出來。

有一天,福島正則派人送了兩條錦鯉給前田利家,利家馬上叫他的文書官寫信向福島正則道謝。但那位文書官卻認為福島正則的地位比前田利家低,送禮巴結是應該的事,所以利家大可不必答禮致謝,於是,就隨便寫了一張措辭簡略的信稿,拿給利家過目。利家看了以後,很不高興,並訓斥文書官說:“書信有固定的格式,一封道謝信,如果不能處處表示出對對方的尊敬,那麼還道什麼謝?你看,信裏這句‘蒙受饋贈’,官僚氣十足,為什麼不改成‘常常受您的厚愛,實在擔當不起’之類的話?尤其是對比我地位還低的晚輩,文句更是越客氣越好,否則,別人會認為我驕傲自大,我看你這種敷衍了事的信件,還不如別寫,省得讓人瞧著不舒服,心生反感。”

前田利家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將軍,他之所以受到後人的景仰,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高尚人格和謙虛待人的作風。

人往往地位越高,越會得意忘形,而忽略了謙虛的美德。在這種情況下,周圍的人往往隻是表麵上阿諛奉承,心裏卻未必服氣,這樣部屬就會變得難以支配,做事也很難順利成功。

因此,地位越高的人,越需要謙虛,正如竹子越高越彎曲一樣。能做到這點,眾人才會佩服他說:“那個人地位雖然高,卻沒有半點官架子,待人誠懇,真是一位君子。”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他對別人有什麼意見提出,別人也會洗耳恭聽的。

君子坦蕩蕩

鬆下在此方麵深受中國古代人影響。

古聖人孟子曾說過:“自己反省以後,如果內心不會覺得愧疚,縱使有千萬敵人的地方,我也敢去。”這就是說,一個人隻要心地光明,自然會產生無比的勇氣,事情也能順利推動。反之,若自己行為不正,為了害怕他人批評,做事必然也是畏首畏尾,如此也就很難完成事情了。

但是,我們要承認人性有很多的弱點,一個外表高尚的人,也可能在別人看不見時,受到誘惑而做出不軌的行為。我們的社會秩序是因治安部門的維護才建立起來的,如果沒有這些執法人員,恐怕到處都是犯罪分子了。顯然,人性中有惡的成分。可是話又說回來,人做了壞事,良心都會不安,可見本性裏還是有“善”的一麵的。

因此,一個人不能認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就胡作非為,雖然沒有人指責,但還是逃不掉良心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