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領導的藝術(4)(1 / 3)

因此,鬆下認為經營者應該事先有一種覺悟,那就是,如果你雇傭了10個人,其中會有3個人對於工作的推動不一定有益,但你卻不得不讓他們3個人跟大家一起工作。因為這3個人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件事可能前3個人會不讚成,而對於那件事可能後3個人會不同意,但是他們各自又都有其優勢的地方存在。因此不能盲目地辭退任何人。如果你對這種情況有明確的認識,那就不會因為牢騷而降低經營的熱情了。

我們在用人的時候,總是不能如願地“精挑細選”的。這好比一個人的身體,不可能一年到頭都健康。有時候胃不舒服,有時候血壓高等。如果疾病是暫時性的,很快就能治好,也就不成什麼問題,但如果必須長期調養,就要隨時注意保養,以免疾病惡化。

鬆下認為,在推動工作或用人的時候,經營者對此必須先有了解,然後以身作則地處理事情。經營者本身要最早上班,並工作到最晚,做員工們的模範,這是最重要的。與其為了員工不讚成的想法傷腦筋,還不如用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大家。

隻要你認真地工作,這種專心的態度必能感動周圍的人,使他們主動幫助你或積極工作。

大、中、小型企業鬆下都經營過,鬆下覺得不論企業的規模如何,經營者以身作則的作風是最應該做到的。隻要你表現出真摯的態度,員工們必定會效法你。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論小企業、中企業或大企業,鬆下都經營過,他發現經營者的態度最為重要。企業規模不論大小,隻要經營者能以身作則,那麼一切困難都能解決。因為,員工通常都會聽老板的指示做事,很少有人不服從。決策者認定的方針,員工都會遵守。如果依其所言而達不到目的,那當然是決策者的責任了。

因此,雖然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許多要素,但他認為,責任完全在負責經營的社長身上。

從創業到現在,他經曆過許多事情,他始終認為,這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所以工作時不斷地自我檢討。同樣地,各部門應該由部長負全責,各課則由課長負全責。工作若不能順利推動,一定與部門負責人的工作作風有關。

假如部門的負責人能確實地認識到自己所負的責任,在業務繁忙時,自己一個人留下拚命地工作,他的部屬看到他這種作風時,會有什麼感想呢?部屬中肯定會有人表示:“您太辛苦了,請您休息一下吧,讓我來為您分擔一點吧!”這種關懷的態度自然地溝通了雙方的感情。

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部門及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否順利發展,都取決於主管的工作態度。

居中策劃

創業之後的10多年,有位和尚曾經對鬆下說:“領導者是居中策劃的,應該居於後方,外邊的事要交給掌櫃去做,這才是最好的辦法。”開始,鬆下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可是後來隨著經驗的累積,他慢慢地了解了這句話的深義。

身居高位的領導應該事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好呢,還是要居中策劃、指揮部屬更好呢?鬆下想這是個值得爭論的問題。如,以武田信長在統轄間會戰的事來看,若不是主將在場下定決心,可能就難免要一敗塗地了,可見主將身臨陣前,確實有其必要。

但是,這畢竟是非常時期。一般而言,讓部屬在外去執行任務還是更合乎情理的。這樣,可以使主將不必麵臨生死的危險,而能冷靜下判斷、作決策,以指揮眾人,使事情更順利進行。

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昌明、物質科技發達的社會,一個大公司的社長往往隻要一個電話就可以向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員聯絡、指示,或搜集情報,如果凡事都要親自去處理,所得到一些零碎的經營心得,並不經濟。

因此,領導者隻要條件允許最好身居幕後,居中策劃,外麵的事盡量委派部屬去做。

兼愛無所爭

中國古代墨家學說的先賢墨子,曾經說過:什麼是天下的公敵呢?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和家之間相互爭利,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然而,公敵是怎麼發生的呢?完全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缺乏博愛的緣故。每個人隻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知道愛其他的國家;隻知道愛自己的家庭,而不知道愛別人的家庭;隻知道愛自己,而不願去愛別人。久而久之,強大的會欺侮弱小的人,富有的會欺淩貧困的人,尊貴的會瞧不起低賤的人,而奸詐狡猾的人也會欺侮愚蠢魯鈍的人了。可見,天下會發生禍害和怨恨的原因,根本上在於人們不能互愛。所以要和平相處,就必須互愛互敬,重視對方的利益。

在2500年前,聖賢們已經給了我們明白的訓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照著去做,一定會擁有美好和諧的世界。可實際上,人們不能遵循這些道理,又不能實行兼愛,所以才形成世局的混亂不安。

國與國之間的過度競爭,往往會導致戰爭;個人與個人間的過度競爭,會引起仇恨和爭執,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會產生資本的獨占、不平衡,小者造成中小企業的破產,或使自己身敗名裂,而大者會引起社會及世界的混亂。

可見,人類的利害是相通的,能做到愛人如愛己,愛他國如愛祖國,才會使世界幸福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