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領導的藝術(3)(2 / 3)

當今的企業經營者往往都肩負著繁重的責任,如果在他們周圍能夠有兩位像三成這樣,可以作為訴苦和發牢騷的對象,那在精神上一定能獲得一些慰藉,促使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更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果隻有認真工作的部屬,而沒有一個情緒發泄的對象,那麼在心情無法平衡的狀況下,工作效率一定會降低,而且由於精神倦怠,頭腦也會變得遲鈍了。

有些人會不自覺地把工作的壓力和挫折,發泄到太太身上,這實在不是好辦法,而且會破壞家庭氣氛。

鬆下認為還是在自己的部屬中,找到一個能疏解自己的心情的對象比較好。因為在你周圍的人能了解你,能聽你訴苦,發牢騷,所以你始終能心情愉快地專心工作。

為此,一個有心發展事業的人,就必須找一些能讓自己發泄苦悶的部屬,這些部屬最好既能認真工作,同時又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隻是一個認真負責的部屬,對你個人情緒的平衡,不會有太大的作用,至於能不能如願找到這種部屬,那就看你的運氣了。但不論如何,經營者應該有意識地去尋找。

如果你被上司選定為訴苦發泄的對象,尤其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即對上司的訴苦和牢騷,要耐心地傾聽,你的責任就在於幫助他平靜情緒,使他在穩定的心情下去工作。或許你的成就比不上石田三成,但至少會使自己的工作更具價值和意義。

不要像個管家婆

據說,阪本龍馬參加維新的革命團體以前,他所屬的縣政府,有一件土木工程要開工,上級派他當某部分工作的負責人。一段時間以後,總負責人發現在整個工程中,他負責的部分進度最快,質量也最好。可是很奇怪,他並不像其他負責人那樣親自督促工人,忙來忙去;人們總是看到他借機溜走,睡午覺去了。

問他原因,他說:“我隻負責大的方針原則,其餘的就讓他們分層負責,自由發揮好了。”聽了這故事,鬆下覺得阪本龍馬不愧是完成維新革命的大人物,年輕時就與眾不同。他深知經營的竅門,而且到現代依然適用。

公司的經營最重要的是分層負責。會長一個人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手裏親力親為,也隻能發揮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大事情。想要做大事,必須懂得分層負責。會長隻指示基本方針,其餘的部分分給各階層的人分別去負責,盡量去發揮。一個人受到重視就會產生一種責任感,會更賣力想完成這個責任,個人的潛力也因而發揮得很透徹,於是眾誌成城,最終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挑剔不如欣賞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身為一個經營者,如果覺得員工這不行、那不行,以“雞蛋裏挑骨頭”的態度來觀察部屬,不但部屬不好做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周圍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了。因為,當你想要派任務時,就會覺得不放心而遲遲不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總是挨罵,他的情緒一定會大受挫折,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一旦整個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之後,就算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恐怕也無從發揮了。

因此,經營者如果能從欣賞的眼光來觀察部屬的優點,那麼,員工就會因為受人尊重而振奮,對於上司交付的工作,也能愉快地完成,這樣,不但能發揮驚人的工作效率,甚至還能挖掘出優秀的人才。

經營者絕不能自我炫耀才智,要知道個人的才能、智慧是有限度的。根據鬆下多年的經驗,有些人喜歡讚揚部屬的優點,有些人喜歡挑剔部屬的缺點,比較之下,往往前者的工作推行比較順利,業績也很好。而那些愛挑毛病的上司的結果剛好相反。可見,隻有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領導更多的人。

當然,不是說隻注意部屬的優點,卻忽略他的缺點,應該適度地指正缺點,以“四分缺點、六分優點”的角度去觀察,才是一個懂得欣賞部屬的上司。也就是說,應假定每個人都有60%的優點,40%的缺點。如果反過來,假定部下有60%的缺點,而隻有40%的優點的話,這個人顯然不會是個好上司。

鬆下因為身體不好,必須請部屬代勞的事情很多,所以,向來都是以“七分優點、三分缺點”的觀念看人,所以經常比別人更能大膽用人,不去懷疑部屬的能力,而這可能也就是他比別人成功之處。

不過,這種大膽用人的方式,偶爾也會失敗。例如,當對某人優、缺點的判斷不夠正確時,就無法適當地用人,而遭到失敗。當然,失敗的責任不在對方,隻怪自己沒有明確的判斷。鬆下一向對員工的缺點嚴格糾正。不必要的浪費,即使是五張紙,也會立刻告訴他:“節儉才是致富的捷徑,浪費必然會招致失敗。”

但是,如果是經過審慎的決策和努力的工作後,因為某些非人為的因素而失敗,就算是虧損了1 000萬日元,也絕不會責備部屬,反而會安慰他,鼓勵他說:“雖然這次失敗了,但不要灰心,隻要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教訓,就必能反敗為勝,將功贖過。”同時,也會和他一道研究失敗的原因,作為自己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