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企業和勞工組織都不能為了對立而對立。因為這樣一味地對立企業將無從實現它的經營目標,從業人員的福利也不可能提高。因此,勞資在對立的同時更要加強協調。
企業和勞工組織在各方麵都有利害關係,而且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獲得發展。企業若沒有發展,勞工組織企圖提高從業人員福利的目標,永遠不可能實現。同理,從業人員的福利沒有提高,對工作的意願自然降低,工作效率無法提高,企業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發展。
特別是在有終身雇傭習慣的日本,勞工組織已成為企業中的一部分,假如企業經營不善而破產,那麼肯定會威脅到從業人員的生活。
因此,經營者不僅要認識“和諧的相對關係”的重要意義,也要誠心誠意地向工會及員工說明,以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
明示公司的使命
1932年5月5日,鬆下幸之助當著100多名職員的麵,宣讀了創業紀念日的文告,說明了公司的使命。當時的職員都很年輕,平均年齡隻有23歲。他們聽完鬆下的話,很振奮,便一個一個地上台發表感想。
“社長說的一點兒也不錯。我們過去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不是很努力。但是現在,明白了公司的使命,對今後的活動更有自信了,會加倍努力去工作的。”
諸如此類,都是發誓要為達成使命而努力的話。原來每人預定時間為3分鍾,但要求發言者多到必須排隊的程度,為此不得不限製時間,將時間縮短為1分鍾。
看到這種情景,鬆下有一種感覺,鬆下電器公司將有驚人的發展,有這麼多青年渾然一體地向著目標努力,公司前途將無可限量,我們的使命一定能夠達成。
果然,“二戰”前,鬆下電器公司的發展速度真如旭日東升,而且新產品層出不窮,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從1932—1941年的9年間,其從業人員達到了1萬多名,這個膨脹率是很驚人的,而他們之間卻有一絲不亂的團結表現,難怪5萬多名家屬也都深為感動,稱讚鬆下電器公司將來真不知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之所以能保持這種令其他企業羨慕不已的精神,完全是因為創業之初,從業人員們發誓要為達成公司使命,團結努力的具體表現。這也是全體從業人員以公司的使命為中心,凝聚在一起,竭盡所能為完成使命全力以赴的精神表現。
萬事經由創意起
有一句話說:“萬事經由創意起。”鬆下認為這句話用在經營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鬆下電器公司從創辦到現在,每年1月10日都舉行經營方針發表會。由鬆下幸之助召集各部門的負責人,宣布今年的經營方針。然後由各部門負責人根據這個方針,擬定營業目標,每一個員工再依這個目標,厘定自己的工作。
在這個發表會上,鬆下幸之助首先宣布今年度的生產與銷售目標,然後大家溝通探討,認為可行之後,發動所有員工全力去做。結果,他每年發表的經營目標,幾乎都能達到。
1955年鬆下幸之助發布了“五年計劃”,主旨是5年後的生產銷售目標是今年的4倍,也就是800億日元。當時,民間企業沒有發表五年計劃的先例,而且數目太大了,員工都半信半疑。可是,既然會長這麼說了,大家就拚命工作來試一試吧,員工們抱著這種態度,結果這個目標4年就達到了。5年後的生產、銷售量競超過了1 000億日元。
1959年發表——“五年後要實行每周工作五天製”。1966年發表——“五年後,在不失平衡的原則下,把工資調整為高於西歐而接近美國的水準”。結果,這些看似難以實現的目標居然就在鬆下及其員工們的努力下完全實現了。
當然,能達到這些目標,並不是鬆下一個人的力量,是公司上下通力合作奮鬥出來的。在鬆下發表經營方針之後,常常會加上這樣的話:“目標是我訂的,但是要做的不是我,而是各位。怎麼樣才能達到目標,請你們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規劃,切實去執行。”
鬆下隻是在年初發表一年的生產、銷售目標或是重大改革,其餘的都是全體員工去做。看似輕鬆,其實不然。因為發表重大決策,絕不是一拍腦門就能行的。要有先見之明,要有新創意。大家聽了以後能產生共鳴,肯集思廣益,朝那明確的目標去努力。這樣,經營方針的宣布才不會失去意義。
因此,作為一個企業家或經營者,必須要有先見之明,要有創意,能揭示新目標。具體的做法由大家去探討決定,但是,大目標、新構想一定要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