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司人的素質(1)(1 / 3)

一、領導者的素質

自強——自信與謙虛

我們在做自己的工作時,一定要有信心,這是成功的基礎。但是這種信心一定要建立在謙虛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真正導引你走向成功。做事失敗的人,大多是不夠謙虛,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固執己見,不謙讓的境地,致使自己對事物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種情形,職位越高的人越要注意。普通職員犯了錯誤會有上司馬上指出,並幫助其予以改正。但身為主管之後,就很少有人來指正你的錯誤了。這時,要想繼續保持決策的正確性,就要學會自我指導,經常自問是否保有謙虛的胸懷,以便使自己明白並不是自己的地位比別人高,就比別人的能力強。

這樣當你看待差勁的部屬時,也能從謙虛的胸懷中發掘到他們的長處。當他們提出有意義的提案時,你也能立即接受,不會抱有成見,從而迅速做出決定。

自明——自省自己

所謂自省就是反省自己,這是隻屬於人類的特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種自省精神。

“二戰”前,日本保持著“自省為貴”的良好社會氛圍。但是,“二戰”後這種自省精神逐漸衰落,也因此引起了社會上的種種混亂。

其實,自省心強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他們時刻在檢視自己。鬆下把這種自省稱為“自我觀照”,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體,取出自己的心,從外麵重新觀看自己,這樣就可以坦誠地了解自己了。

也正因為如此,這種人的過錯非常少,他們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是什麼,並能據此揚長避短。

這種自省與自我觀照不僅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整個國家的發展也同樣重要,尤其是日本已進入了民主主義時代,國家的發展不是再由一個人說了算,而是要靠每一個國民的意誌來反映國家的發展方向。所以,國家的自我觀照更需要每一個國民的自省。

現在的日本因為急速的高度發展,已經產生了各種偏差,這不僅在物質方麵,在大家的心態上也有許多必須反省的地方。在這種時刻如果不培養自省之心,日本的將來可能會犯無法挽回的大錯誤。

自持——隨時學習

有一對實業家夫婦到荷蘭旅行,負責接待的是該國前任水利大臣。“水利大臣”這個名詞在別的國家很少聽到,由於荷蘭有1/3的國土比海平麵低,海水若不加以控製,就會將荷蘭灌成一片汪洋,因此必須建築防波堤,設法調節水位。負責指揮管理這項工程的就是“水利大臣”。

這位實業家太太提出了很多水利問題請教這位前水利大臣,如怎樣防止海水倒灌,堤防怎樣建築才更堅固等等。這位前水利大臣都一一回答了,然後他不無感慨地說:“近年來,日本有很多政治家來觀察,當中也有‘大臣’,可是,能像您問得這麼多,這麼深入的,從來沒有過。若是你做‘建設大臣’,日本的發展一定比現在快。”

去考察的人一定有他們的目的,而水利問題可能正好在視察範圍內。可是對1/3國土在海平麵以下的荷蘭來說,水利問題無疑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去就可以看出來的。“撇開這樣重大的荷蘭特色的水利問題不看,來荷蘭看什麼呢?”這位退休水利大臣的內心一定覺得很奇怪。

到荷蘭及其他國家去視察的日本政治家的確不少,可是日本的政治為什麼一直無法改善呢?這位水利大臣的話似乎道破了個中原委。

其實工商業界的人士也是一樣。任何人都有機會到外國去視察,或到國內其他公司、工廠去參觀,那時候能不能做到“看值得看的,吸收應該吸收的”,是一個大問題。

能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關鍵在於你對經營問題的熱衷程度。熱衷於經營的人不一定到國外,在國內的所見所聞都可以作為經營的借鑒,可謂無處不學習。

自製——領導更要以身作則

有一年,開工的頭一天,為了以身作則,鬆下抱著從今以後絕不遲到的決心,站在“梅田車站”前,等公司派車來接他,然而左等右等也不見車子來,他隻好搭電車。電車剛啟動,就看到公司車子來了,鬆下趕緊跳下電車,坐上那部車子,急急地向公司駛去,可惜還是遲到了10分鍾。

鬆下本來想在這有意義的戰後複興的頭一年,現身說法地表達一下大家要準時工作的要求,卻沒有成功。後來得知,車子延誤的原因,隻是一點兒小小的疏忽。

鬆下為此深切地感到自己必須為那些期盼中的員工們以及公司,負起應盡的責任。於是,對有關的8名員工減薪一個月,自己也以監督不到位為名將當月薪俸全數上交了公司。

鬆下在朝會上公布了這項規定,並當眾向大家表示歉意。他的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極大地調動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整個公司蓬勃發展。

自然——不與自然作對

感到天氣熱就脫下厚衣服,感到天氣冷就穿上厚衣服。如果熱天穿毛衣,就會汗流浹背,苦不堪言,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也是最健康的狀態。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順應自然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