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意人的管理思維(4)(1 / 3)

真正的文化

現在對文化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有人主張倡導科學,有人主張提升藝術,也有人主張重整教育,更有人主張複興宗教。哪一種觀點都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這些觀點都隻討論到了文化的某一方麵,達到再高的水準也不能產生真正的文化。因為真正的文化是各方麵的融合發展,缺少了融合性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文化。

文化到底是什麼呢?文化就是“將宇宙的法則一一闡明並運用在生活上”。不論科學、藝術或宗教,都是將這宇宙法則加以闡明的一種方式。但是僅僅闡明仍然不能說是文化,還要將闡明的各項活用在國民生活中。因此,即使有優秀的學者和藝術家,整個國民的生活素質不提高,也不能說是文化的進步。

關於宇宙的法則,可以分為物的法則和心的法則。物的法則就是指對物發生作用的法則,主要是用科學的力量去闡明;心的法則是指對心發生作用的法則,主要是通過宗教等無形的東西去闡明。因此,要闡明宇宙的法則,必須先闡明物的法則和心的法則兩方麵。而闡明物的法則是物質文化;闡明心的法則是精神文化。除非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平衡發展,否則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文化。

這樣的文化發展才能產生彈性的自由,超水準的秩序和無限的進展,自然也就能產生繁榮、和平與幸福。是否自由、是否守秩序和是否有進展,它們是判斷文化進步多少的基準,若沒有這三項,就不能說是過上了文化生活。

因此,我們追求的應該是真正的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平衡發展。倘若物質文化提高了100%,而精神文化卻隻提高了50%,如果不能及時趕上50%的差距,就容易使個人和社會陷入混亂的境地。

但是,現在的日本,精神文化比物質文化低得多,這也是因為物的法則比較容易掌握,而心的法則抽象模糊不容易把握。如每個人都有嫉妒心,這不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而是宇宙賦予人類的本能之一,是不能消除的。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宇宙的一個法則,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但如果因為不能消除,就任意濫用,則會使自己變得醜陋難堪。因此我們每個人的嫉妒心都應該有個限度,恰到好處地運用不僅可以提升人的感情,而且可以調和人的生活。

心的闡明比物的闡明要困難得多,需要比自然科學多費10倍、100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心與物的平衡發展。

也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高水準的秩序以及無止境的進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平與繁榮。

四、管理中的資源觀念

資源是有限的

由於石油危機,人們將更多的話題集中在了資源上。日本資源並不豐富,所以能源問題能否解決好是關係國家存亡的關鍵所在。

鬆下認為無論資源如何豐富,總有用完的一天。討論資源問題時,不妨將眼光放遠一點。雖然資源的存量有限,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完全可以找出替代品,或結合現有的物資,開發新的用途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源也可以說是無限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樂觀地說,由於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當然就能找出資源無限開發的方法。

雖然如此,鬆下先生仍然是反複重申資源是有限的這個觀點的。他是在呼籲人們要盡力研究有效的活用方法,或者進行大規模代替品的研究與開發。

充分利用天然資源

日本的台風,現在想起來還是挺可怕的。許多人家裏,恐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損害吧。大阪地區雖然不在台風中心,但風速仍達到了每秒29米,時速約100公裏,比特快火車的最高時速還要快。

現在,換個角度來想問題。如果利用時速百公裏的風速,以及台風帶來的龐大雨量,將風力作為動力,雨量就會變為電力,加以應用,我們的生活自然就豐裕起來了。

台風帶來的雨量如果用來發電,可以獲得1 200萬千瓦的電力,而現在關西電力公司所擁有的水力發電設備,大約隻有120萬千瓦,台風帶來相當於關西電廠發電量10倍的電力。

這麼豐富的資源,不但沒有讓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反而使我們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我們太害怕台風,忘記了它能變成我們有用的資源。

鬆下覺得這個資源是貴重的,完全可以創設一個台風產業股份公司專司其責,而且依這個想法去延伸,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資源,都可以加以研究利用。

五、管理中的人心觀念

以“人”為中心

就一個國家來說,一般是先有政府組織,再由適當的人才來管理國家政治。但是以正在發展中的鬆下電器公司來說,還是要以“人”為中心來考慮問題。至於組織則是為了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予以適當調整才設立的。

等到鬆下電器公司發展成更大的企業後,或許會以組織為中心,然後選入適當的人才。但現在還不能有這種想法,目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