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意人的管理思維(2)(1 / 3)

如果不幸的是,汽車發生了故障,而你又不問青紅皂白就斷言肯定是汽車製造時就有問題,而不去檢討自己是否在使用方法上有問題未免有失公允。這樣你會對汽車存在問題不以為然,認為這就是正常現象,隻要及時修理就行了,根本就不去想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發生,更談不上找出解決之道了。

相反,如果你認為汽車本來是沒有故障的,那麼對於出現的問題你就會動腦筋去想發生的原因。結果就能明白究竟是汽車製造時出了問題,還是自己的駕駛方法不正確,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故障自然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人類本來有沒有苦惱這個問題就和汽車是否有故障這個問題是一樣的。在現實生活中,人是會不斷地有苦惱的,但是並不能因為生活和工作中有苦惱,就斷言人生本來就是有苦惱的,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如果我們斷定人本來就有苦惱,苦惱是與生俱來的,那麼,人們就失去了正視苦惱的勇氣,認為反正苦惱是人生的組成部分,不管怎樣努力也是無法克服的,沒有苦惱反而是不正常的。這樣人類的苦惱就會越積越多,因為人們不再去想消除苦惱的方法,最後肯定會被苦惱所累,走上絕境。

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人本來就沒有苦惱,沒有苦惱才是人的本質”這種意識,因為人生來就有無盡的繁榮和幸福。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有純真的心,以純真的心去認識人類的本質。人被賦予了生命力,就會體味到人本來是沒有苦惱的,如果這種信念愈加強烈,苦惱則會隨之逐漸消失。

人生本來就沒有苦惱,現實中的苦惱都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所以要解決現實中的苦惱還要從自身去找原因。而如果我們能以純真的心去看待人類的本質,就可以認清事物的真相,能夠把苦惱的因素一個個地消除。

當然,我們還須明確的一點就是“人類在本質上沒有苦惱”和“人類會有喜、怒、哀、樂”的感受是兩回事。人具有歡喜、憤怒、悲哀、快樂的情感宣泄的能力,這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隻不過當你對“人生本來沒有苦惱”這種意識沒有自覺認識到時,這些情緒的作用,尤其是憤怒悲哀等負麵情緒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苦惱的形成,使人類感到痛苦。但是,若你有“人生本來沒有苦惱”這種自覺的意識,則不管怎樣憤怒、悲哀,你也會有能力很快將這些不良情緒消除,而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純真的心,對於人本來的樣子有所自覺,這樣才能更新對欲望的一般認識,並辟出一條通往人類繁榮、和平與幸福的大道。

適應兩個法則

每個人都容易認為隻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這種信念有時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控製,往往會產生過度自信,進而發展成自負,做事時剛愎自用,使人敬而遠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要以謙虛的態度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樣生活中的大小衝突就會減少,人們的生活就會更愉快。

可見,溝通妥協是人類生活平和幸福的不二法門。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調和。妥協是在堅持己見的情況下,為了配合對方而不得不委屈自己的態度。即使不滿也不吭聲,暗中卻想隻要有機會就一定反過來,讓對方配合自己。顯然,這不算是根本的調和。

調和就是在一定秩序下心與物的合一。我們要建立的不是那種中途妥協的模棱兩可的態度,而是這種徹底的調和。調和的社會就是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維持正確的社會秩序,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我們所說的調和是建立在真正秩序之上的調和,秩序是指每一件事物都認識到在特定的情況下按既定的程序發展。如天體調和就是指宇宙中的各種星體完全按照既定的軌道運行;親子調和就是指父母親和孩子之間融洽的關係等。

但是,如果在錯誤的秩序下,建立起來的社會即使看上去調和,也不是真正的調和,總有一天會被推翻。

中世紀的歐洲,貴族欺壓平民已成了一種“秩序”,並且在這種秩序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妥協。但因為這種妥協中存在著許多弊病,最後終於爆發了“法國大革命”。

那麼,該如何建立真正的秩序呢?一般人會認為當然是靠人類自己的智慧製定出各種社會章程,以維持社會秩序正常進行。但是深入地再思索一下,自然界中似乎還存在著不由人類頭腦控製的法則。如宇宙中太陽、月亮和地球的運行秩序就不是由人的頭腦想出來,而是遠在人類存在之前就有的宇宙法則。因為人類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人世上的一切秩序,也都在宇宙法則限定下,人們隻要老老實實地遵從,自然就會產生調和,進而孕育出和平與幸福。

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濫用大自然賦予的智慧,以致產生不調和的現象,使自己陷入爭執與困苦中。這就好比鐵軌,火車都準備好了,你隻要上火車就能到達目的地,但你卻走上了天橋。

同樣的,人類要想不濫用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智慧,按既定規則參加遊戲,就必須有一顆純正的心。因為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純正的心,才能按合理的路線去發揮他的智慧與才能,也才可以達到真正的繁榮與幸福,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