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將人類的智慧才能毫無錯誤地和宇宙法則一起應用,以實現真正的調和,就必須先了解宇宙的法則,並自覺地進行調和。
宇宙的法則就是萬物生成發展的法則,當它對人類發生作用時,會以兩種形態展現。
第一種是“心”的法則。這種法則極為抽象神秘,是科學無法剖析的。這個法則在人的心中起作用,所以也隻有肯相信、肯呼應的心,才能認識、遵從這個法則。
第二種是“物”的法則。這種法則比較具體,是向“物”方麵發生作用的法則,通常利用科學的力量可以說明。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原子彈等等,都是發現這種法則的結果。
人類就是憑借這兩種法則生存的。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了它,它都在對人類社會時刻地發生著作用。所以,人類的幸福、繁榮並不是由人的智慧去調和的,而是由宇宙的法則去調和的。調和的本質即在於此。
為了適應這兩個法則,我們要對其是人類存活的基礎這點有明確的認識,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明確,這兩個法則是一切萬物生成發展的依據。這樣,我們就能以純正的心去看待事物的真相,去反省生活的各個方麵,並借著個人的訓練,去選擇適應這兩項法則的生活態度。這樣,調和的結果便自然而生。
可見,調和就是去順應宇宙法則的態度。倘若違反這個法則,單靠人類的智慧才能,隻能暫時地妥協溝通,而不是真正的調和,隻有順應宇宙法則,調和才會自然產生,這也是調和的本質所在。
用各自的功能調和
我們討論的一直是人的繁榮、和平與幸福,而不是狗的繁榮。如果想要狗繁榮,那就必須充分了解狗的本質,然後選擇適應它本質的飼養方法,必能獲得極大的繁榮。同樣的,若是期望人的繁榮,就必須充分了解人的本質,建立適應人類的生活態度。
人既不是神也不是普通動物。因為人既不像動物那樣完全被本能所控製,也不像神那樣始終理性地去生活。人就是人,有時候會表現出強烈的動物性,有時候又充滿理智;有時會沉溺於酒色,有時候又會談詩作畫;有時候會滿腔仇恨與私欲,有時候又會對路旁的乞討者掬一捧同情的眼淚。
所以,不管怎麼說,人就是人,不能成為神,也不會成為動物。人隻有按照自己的道路前行,才是最合乎大自然的法則。
下麵我們就從理性與本能兩方麵來探討一下人的本質。
人的肉體與精神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但為了本文敘述方便,特把兩者分開來談。
我們都知道人的肉身是屬於物質的一部分,為此就需要用物質的方法去運作。而且,要實現走向繁榮、和平與幸福之道,必要的條件就是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至於人的精神,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麵,在這裏強調的是為人處世的態度。
綜合考慮物質與精神兩方麵,才能清楚明白人的本質。而人應該走的道路,自然也就展現在眼前了。
那麼,人類心靈的活動包括哪些呢?基本來說可以分為本能與理性兩大方麵。
本能是上天賦予人類的基本力量,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愈強的人,其生命力也越強。孟子所言的“食色,性也”中的食、色、性指的就是人的本能。食欲、性欲以及其他的一切本能都是人類生活的一大原動力,也是人類文化的原動力。正因為本能的作用,工作的推動力量也才愈發強烈。
本能既不能喪失,更不能壓抑。如果想壓抑本能,而去從事政治、經濟、教育等活動不僅會收獲甚微,而且也會使人痛苦不堪。不過在本能當中,可以分為正常本能與異常本能兩種,要活用正常本能,善加誘導異常本能。
物欲是人的本能,而過於熱衷物欲時,則會損及個人及其他人的利益,因此要善加誘導。
理性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基本心智。如果沒了它,人便會失去生活的方向而走向歧途,更別說創造偉大的人類文明了。而且這種理性,越琢磨,越形成力量,這樣就能洞察事物的真相,正確辨別事情的善惡曲直。
理性與本能,分別對人類施加作用時,才能發現人應該走的道路。理性與本能,無法指出哪個為主哪個為從。如果本能為引擎的話,理性則是它的“舵”。在理性這方麵經常有本能在跟隨著,而在本能方麵,經常也有理性跟隨著,就如夫唱婦隨般的恩愛,形影不離,任何一方都不會受到壓抑,而分別在各自的功能上,彼此維持良好的秩序,互相調和。
人如果隻跟著本能走,就會走向墮落;而若隻跟著理性走,則會失去生活的樂趣與意義,隻有二者保持互相平衡,人類才能步入正途,獲取成功。
物心如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解決嚴重的物資缺乏問題,日本的士、農、工、商各界開始進行了全麵恢複經濟的建設。各種生活物資漸漸地增加起來,價格也很便宜,表麵上看來生活不僅豐裕而且是一片繁榮狀態。可是,人們的生活狀況好像並沒有因此而有所好轉。因為由於大量生產,造成物品積壓,很多東西都賣不出去,周轉困難,失業者越來越多,政治、經濟都很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