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一直強調成功來源於他的堅持,強調下鄉插隊的經曆對他有多麼重要,這是很對的。下鄉插隊的經曆培養了他“農民的心態”,也就是耕種的心態——種下種子,不斷澆水施肥,隻有時日足夠才能收獲。他知道堅持的意義,在劉氏兄弟身上,幾乎看不見他們急功近利的過去。劉永好說過:“越是急著進世界 500強的,倒下去的速度就越快。”企業要想成功,需要長期的堅持,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辦法。
經營一個新的創業型公司,最主要的也是堅持。選擇一個好的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天都在進步,在別人幻想的時候,我們做事,別人在做事的時候,我們在更認真地做事。這樣,一群普通的人也可以做出來不普通的事情。
聯想總裁楊元慶曾經說過:“我認為一個企業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你不能產生浮躁的情緒。我做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因此,我可能會錯過一些機會。但是我把基礎打紮實,為的是把握住後麵更多的機會。”
有一個網球教練對學生說:“如果一個網球掉進草堆,應該如何找?”有人答:“從草堆中心線開始找。”有人答:“從草堆的最凹處開始找。”有人答:“從草最長的地方開始找。”教練宣布正確答案:“按部就班地從草地的一頭,搜尋到草地的另一頭。”原來尋找成功的方法很簡單,從一數到十不要跳過就可以了。
《易經》中有一卦叫“漸”,為上上卦,卦辭中說:“物有變遷,徐而不速,循序漸進,建立功業,輔正國家。”所以隻要看準了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會有成就事業的那一天。
13.準備充分。多年以前,曾有這樣一句話:“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要開張。”中國人的個人創業意識普及率居世界之最,個人創業的念頭幾乎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目中閃動過。
但是,創業不是簡單的烏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僅憑一腔熱血加美好夢想是不能順利到達勝利彼岸的。經營一份事業好比拿著小推車去圍海,這是一個長久工程。從戰略上講,創業是一個複雜的事情,它是由層出不窮的問題組成的,必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在創業初期沒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貿然地下海“試水”,結果就會因投資失誤而步履維艱,甚至慘遭淘汰。
牛根生曾說過:“一千個零不等於一個一,創業需要具備條件,條件不具備千萬不要單獨創業。”個人創業,更多的是要通過科學的前期規劃、多角度觀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資源分析與整合、成熟高效的運作技能、良好的商業心態等等必不可少的環節與因素來作為支撐,才可能保障創業的穩健起步和成功率。所以,創業之前應該快速擴充和積累知識、技能、社會關係、生活經驗等,隻有通過這個務實階段的“厚積”才能在創業期間遊刃有餘地“薄發”。
“如果一個人死了還可以重新活一次,即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業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養牛、種草、幹乳業,已經做了 21年,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整個過程我都經曆過。 21年後,我又從零開始做乳業,我就回過頭去想過去經曆的那些事情:當時,我每一年都做些什麼事情,現在重新來做,做對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經犯過的錯誤能否不再犯?這就是熟能生巧、厚積薄發。”
如果感覺自己準備得還不夠充分,那麼你可以選擇先做“臥底”再創業。先做“臥底”,可以積累一定的啟動資金,認識一些客戶,了解一些市場行情,學到一些經營管理的知識,特別是對人的選擇有了明確的標準。據統計, 1992年,美國華盛頓地區還隻有 84家新生的科技公司,到了 1996年變成了 1100多家,其中有 400家是微軟公司離職人員開辦的。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到一個優秀的公司裏去做“臥底”,積累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之後再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4.人脈資源。在創業中,人際關係日益成為創業信息、資金、經驗的“蓄水池”,有時甚至在商業活動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勵誌大師陳安之說過:“你朋友圈子的平均經濟收入將決定你未來的收入。”
1993年 10月,劉永好作為來自企業界的唯一代表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開始和全國的企業家成為朋友。 11月,他赴港參加第二屆世界華商大會,作為大陸首次派往這個國際盛會的代表,劉永好又開始和來自全球的企業家交起了朋友。
身份的變化,使劉永好的人生舞台一下子擴大了許多倍。這對於一向擅長外交的劉永好來說,真的是如魚得水。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他的身邊便彙集了大量的人脈資源,而這些機會並不是每個企業家都能夠幸運地遇到的,劉永好深知這一點。
他說:“作為工商聯副主席和政協委員,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和專家,通過溝通和交流,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這就像是爬山,過一段時間爬上一座更高的山,就能夠看得更遠一些。現在我已經不是工商聯的副主席了,因為按照規定,我的任期隻能是兩屆。不過,我現在還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負責人,仍然有很多機會和國家經濟界的專業人士討論求教。對於國家宏觀經濟的狀況研究多了,想問題才能更加深刻。”
無論是在企業界、學界還是政界,與其說劉永好交了很多朋友,不如說劉永好認識了許多老師。一向謙虛謹慎的他將眾多智慧納入他的“知識庫”,隨時需要,信手拈來。所以,不是一個劉永好在治理企業,而是中國各個領域最優秀的專家在幫助他治理企業。
在當今提倡合作雙贏的時代,過去單槍匹馬的創業方式已無法適應時代需求。擴大社交圈,通過朋友掌握更多信息,尋求更大發展,日益成為成功創業的捷徑。人際關係網絡,是你創業時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財富,對個人創業會有很大的影響。
15.自信心。自信心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是成功人生最初的驅動力;是人生的積極的態度和向上的激情;是人生大廈裏最牢固的基石。沒有它,再宏偉的大廈也會在頃刻間化為灰燼。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 CEO施正榮說過:“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康熙皇帝的一句話,‘一個人決定做一件事不容易,決定不做一件事同樣不容易。’我要是沒有充分的自信,就不能趕上中國太陽能發電事業的春天。因此,我覺得自信是創業者的第一要素。”
自信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氣,不是搬弄教條經驗的冥頑,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真正的自信是一種睿智,那是胸有成竹的鎮靜,是虛懷若穀的坦蕩,是遊刃有餘的從容,是處亂不驚的凜然。自信的魅力在於它永遠閃耀著睿智之光。它是深沉而不淺表的,是一種由智慧、勇氣、毅力凝聚而成的強大的人格力量。
真正自信者,必有深謀遠慮的周詳,有當機立斷的魄力,有堅定不移的矢誌,有雍容大度的豁達。它蘊涵在果斷剛毅的眉宇之間,是誇父追日,生生不息;它蘊藏在安闊博大的襟懷之中,是高瞻遠矚,胸懷全局;它浮現在力挽狂瀾的氣勢之上,是審時度勢,取舍自如。
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當你麵對失敗而優柔寡斷的時候,當你失去自信怨天尤人的時候,當你喪失機遇而自暴自棄的時候你是否會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實,自信心就在我們的心中!
隻要你擁有自信,隻要你在不如意時想到自信,自信心就是一種立竿見影的特效藥,定會治愈你內心的傷痛。信心是“成功”的發電機,是將你的想法付諸實現的原動力。自信能給強者勇氣、力量和智慧,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無論你麵前是鋪滿鮮花的幽徑,還是荊棘叢生的山穀,你都應勇敢地走下去。要知道隻有信心百倍地去追求、去奮鬥、去拚搏,才會抓住幸運的機遇,不會留下終身遺憾。
16.適應性。人們麵對機遇有不同的態度:懦弱者逃避機遇,平庸者等待機遇,勇敢者抓住機遇,智慧者創造機遇。在創業過程中,選擇等待還是創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者的心理品質。“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地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市場變化多端,競爭激烈,創業者能否因客觀變化而“動”,是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小心求證
當“創業”兩字浮現在腦海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適合去創業嗎?” 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沒有自主創業的實踐和經驗。於是,一些急於求成的創業者認為,別人怎麼創我也怎麼創,這是一條捷徑。結果,別人成功了,自己卻失敗了。其實,創業是通過組合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進行創造性的生產性活動。任何一個創業者,選擇任何一種創業項目,首先要有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就是組合生產要素的優勢。盲目地跟著別人走,丟掉自己的強勢,認定別人能做的自己一定能做,結果隻會如歌德所說:“有才能的人看旁人做的事總是自信也能做,這其實不然,他總有一天會追悔浪費精力。”
創業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一種生命形式,但隻有在創業這條道路上認真走過的人才知道什麼是創業。創業者的成功像一首美麗動聽的歌,更像一場扣人心弦的電影,影片背後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辛酸和苦楚。
為了創業成功,你必須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以下針對創業成敗的基本問題,提出一套可供有意創業者自我評估的框架。
你有一個振奮人心的願景嗎?這個願景必須是遠大且清晰的,除了能使自己振奮,也能激發他人追隨你一起創業的意願。創業初期通常都會入不敷出,創業者要背負沉重的債務,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會意外頻傳,除非創業者清楚知道自己追求的事業目標與創意理想,否則將很難承擔如此巨大的壓力與風險。
你有強烈的創業雄心嗎?對目前工作的厭煩常常是人們創業的一股重要動力,但那是一個錯誤的理由,熱情充其量隻能充當你經營之車的潤滑油。另外,好玩以及不願意聽命於他人也絕對不可以作為開辦新公司的理由。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有意思,但創辦之初,疲憊、壓力和惶恐要遠大於好玩。唯有強烈的雄心抱負才能化為持久的行動力與堅韌的毅力,沒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不太適合創業,這點創業者自己必須三思。
你敢冒風險嗎?現代型商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敢於想象、善於開拓、敢冒風險,對機會的把握十分準確,並且永遠領先於時代的步伐。在創業過程中,風險在所難免,你必須要有承擔風險的準備。如果你所需要的僅僅是安全和保障,那麼繼續做你的工作,不要幻想開公司。
你的家人支持你嗎?創業將占有你很多時間,因此來自家庭的支持將顯得舉足輕重。隻有家庭成員同意你的創業想法並支持你的創業計劃,你的創業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加。
你的身體健康嗎?創業是個腦力活,更是個體力活。你必須每天和時間賽跑,因為你的資源很少,競爭對手很多也很強大,你必須在賽跑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讓自己摔倒。你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比別人更加強壯,才不會被打倒。創業好似長跑,身體好的人才能跑到最後,笑到最後。所以,體魄很重要。
你的心態好嗎?在創業階段,每天麵對的都是公司的生存問題。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很難承受這樣的壓力的。保持動力是我們的理想和信念,所以,信心、信念非常重要。我們要對自己的事業和理想有充足的信心。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迅速調整好心態,繼續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強大的戰鬥力,才能迎來鮮花盛開的未來。
你能忍受孤獨嗎?誰能體諒創業者的艱辛,誰能體味創業者的苦痛?恐怕連最親密的人也無法真正體會創業者的心路曆程。創業者一路走來的故事,是很難有人與其真正達成共鳴的,這就造成了創業者的孤獨。因此,成功創業就必須有能力跨越孤獨這道坎。
你能堅持主見嗎?自古以來,在人際交往中,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多。在創業初期,創業者會遭遇各個方麵的挫折和打擊,尤其是他人的各種非議。這就要求創業者堅持自己的道路,拋棄是是非非,埋頭苦幹,勇往直前,向著目標努力奮進。
你已經看到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機會了嗎?必須有一個潛力足夠大,且在可見的未來能夠被實現的市場機會,當然也需要實現市場潛力所需要的時間與資源條件。
你有創新精神嗎?創辦公司或實體是一個求新、求變、求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盈利的過程。因此,刻意地尋找變化,適應變化,甚至迎接與利用變化,正是發展的契機。
你的創意獨特嗎?認為自己有一個全新的創意,有時很危險。發明一種獨一無二的產品或服務並非不可能,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該明白自己隻是在改進現有產品或服務。另外,創業者必須對市場有相當的了解。因為一個很好的創意,在市場上並不一定有價值,市場上有價值的東西,並不一定很難做,關鍵是怎樣把市場的需求和產品結合起來。
你能勇敢地麵對變化嗎?創業,必須擁抱變化。要知道,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事情發生的時候,必須冷靜對待,要有相應的後備計劃,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如果驚慌失措,將可能直接導致創業失敗。
你具備創業思維嗎?“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又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這段話是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名言。這些話揭示了財富主要就是通過思維創造出來的。“一個子兒不剩”與“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帶”指出了資本與環境都不是決定財富大小的主要因素;而“一點時間”與“商隊經過”則說明財富的創造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機會。如此,財富就是在適當時機由思維觀念創造出來的,這是財富的真正源頭所在,古今中外,智慧對於財富的主導作用始終不會改變。每個行業和環節都充滿了危險和機會。所以,創業者的思維必須開闊,當別人看見的是困難的時候,我們看見的是機會。必須要有敢想、敢幹和敢闖的心態和思維,才會讓創業有一個好的開始。
你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嗎?在重圍中殺出新天地,贏得市場,我們需要的是對細節的掌握,並必須精確到一個點上。如果創業團隊的每個人都以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的思維來對待公司和客戶,企業一定可以如日中天。所以,細節非常重要,是成敗的關鍵。
你能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嗎?創業者心中必須有理想和希望,而且願望要非常強烈,不達目標,永不放棄。如果你也能切斷後路,為了目標,勇往直前,那麼成功創業的可能性將非常大。
你能挑戰自身的弱點嗎?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於挑戰自己的弱點,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隻能是失敗者。
你已經準備好創業資金了嗎?有了創意後,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用多少錢可以實現它,還要考慮到有多少錢才能挺過創業初期的艱難階段。一般來講,每個公司都應當在銀行裏準備一筆可以維持半年運轉的經費,光靠熱情與同情遠遠不夠,資金的不足很容易把你逼上絕路。
你已經確立目標了嗎?創業者不能以賺多少錢為目標。不是說賺錢不重要,隻是把賺錢作為目標是錯誤的。成功的企業家都會告訴你,金錢隻是你特別的產品或服務所帶給你的回報。創業本身應該有理念,理念會帶動很多新產品的創意和實踐衝動。創業絕對不是一件輕鬆、愉悅、心想事成的事情,如果你喜歡開車或看書,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開一家轎車修理廠或書店,興趣隻是你開辦公司的第一步。創業者必須先想清楚自己的目標——願意承受的風險有多少,願意付出的犧牲有多大,才能做出創業的決定。唯有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一致,創業才能成為一件有意義的挑戰任務。
你為公司設立構想了嗎?創業者首先要有一個構想和理想,然後從構想開始,考慮如何組建一個團隊,怎樣再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完善的公司,預見公司的發展前景,確定其發展方向。這個創業構想是一個明確可行且能夠結合市場機會的創業構想,還必須具有創新性並能帶來市場的競爭優勢。
你確定好創業期限了嗎?創業者至少要花 3—5年才能成就一個大公司,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因此創業最好以兩年為準,要想辦法在兩年內把產品做到最好。
你已經設定好利益分配製度了嗎?江山易打不易守,可以共患難,卻難同富貴,這些林林總總的現象曆史上屢見不鮮,很多創業者都有可能遇到,這就要求創業者針對利益分配方法,製訂行之有效的分享製度,而不是等到掌聲一片時才發現要去解決公司的內部矛盾。
你已經擁有足以經營管理一個新生企業的經驗與能力了嗎?每個公司的創辦之初都是亂糟糟的,每天都有許多變故發生,事情並非都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要應付不斷的變化,創業者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更要具備強大的領導能力,帶領團隊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不斷為公司創造效益,為團隊成員謀福利。更為關鍵的是,創業者可以在管理上出錯,但是一定不能在領導上出錯,否則公司隨時都有可能落入險境。
你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嗎?希望經營小企業,並且親自完成所有重要任務的創業者,不需要改變其角色。然而,如果創業者想將他創辦的企業變成可以獨立生存的實體,那麼,隨著企業經營的擴張,創業者的角色必須改變。公司壯大了,自然涉及員工招聘和培養的問題。你應當從親自做業務工作發展到教給別人如何做,不斷嚐試新的工作,承擔新的責任。每招聘一名員工,創業者就多承擔一份責任,責任會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創業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此外,公司壯大了,還要承擔其他相關的社會責任。取之社會,回報社會,每一位創業者都要擁有這樣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將公司從一個境界的成功帶向更高境界的成功。
對於這些問題,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就大膽地邁開創業腳步吧。但如果這些問題中有部分還不清楚,則建議你對創業決定再慎重地考慮。因為倉促創業,失敗的幾率很大。
魯西耶將過去許多不同學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歸納,總結出以下 15項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資金能力:擁有適當資金能力的創業活動,相對比較容易成功。
財務控製:缺乏適當財務控製的創業公司,相對比較容易失敗。
產業經驗:無產業經驗的人從事創業活動,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管理經驗:由無管理經驗的人從事創業活動,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企業規劃:事先未做詳細的創業計劃,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專業谘詢:能善用專業谘詢與產業網絡資源的創業活動,成功的機會相對較高。教育水準:受過高等教育的創業者比未受過高等教育的創業者,創業成功的幾率較高。員工能力:能夠吸引並留住良好素質員工的創業公司,成功的機會相對較高。產品策略:選擇太新或太舊產品的創業公司相對於選擇正在成長階段產品的創業公司,前者失敗的幾率較高。市場時機:在整體不景氣時創業會比在整體景氣的時候創業,更容易失敗。創業年齡:年紀越輕且創業經驗越不足的創業者,其創業失敗的幾率也相對較高。合夥團隊:單人創業比團隊創業,更容易失敗。家庭背景:來自經商家庭背景的創業者,相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股權比重:創業者擁有較多股權比例的時候,相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營銷能力:具有比較豐富的市場經驗與營銷能力的創業者,相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另外,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以下 10種人不適合創業:
1.
患得患失卻又容易自滿自足的人。稍有收獲,欣喜若狂;稍受挫折,一蹶不振,情緒大起大落,極不平衡。
2.
缺少職業意識的人。職業意識是人們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活力和創造力,是敬業的前提。而有些工薪人員卻對所從事的工作缺少職業意識,滿足於機械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缺少進取心、主動性,這與激烈競爭的環境不相宜。
3.
總是偷懶的人。這種人被稱作“工資小偷”。他們付出的勞動和工資不相符合,隻會發牢騷、閑聊,每天晃來晃去浪費時間,影響他人工作。
4.
多嘴多舌與固執己見的人。多嘴多舌的人,不管什麼事,他們都要插上幾句話;固執己見的人,從不傾聽別人的意見。
5.
片麵和傲慢的人。有的人隻注意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有的人總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總以為自己是最強者,人格方麵存在很大的缺陷。
6.
唯上是從,隻會說“是”的人。這種人缺乏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若創業,也隻能因循守舊,難以開展開拓性的工作,對公司發展不利。
7.
感情用事的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理智,感情用事者往往以感情代替原則,想如何幹就如何幹,不能用理智自控。
8.
膽小怕事、毫無主見、樹葉掉下來怕砸破腦袋的人。這種人寧可因循守舊也不敢嚐試革新,遇事推諉,不肯負責,狹隘自私,庸碌猥瑣。
9.
僵化死板的人。做事缺少靈活性,對任何事都隻憑經驗教條來處理,不肯靈活應對,習慣於將慣例當成金科玉律。
10.優越感過強的人。自恃才高,我行我素,難以與集體融合。
實現超越
人的品質和智慧,隻有經過世事的磨煉,經曆挫折之後,才能顯示出來。艱苦險惡的環境磨煉了人沉穩剛毅的性格,對手的存在練就了對於風險和失敗的預防和抵抗能力。
歐那西斯說一個人要獲得巨大的成功必須有敵人,需要競爭。一棵樹孤零零地長在曠野上,盡管土壤肥沃,陽光充足,但卻長得又矮又歪,不能成材;而森林中的樹,密密麻麻,時時處在競爭狀態,即每一棵樹隻有拚命往上長,才能多獲得陽光雨露,也才可能生存,其結果是長得又高又直。競爭頗似打網球,與球技勝過你的對手比賽,才可以提高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