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管人戒術(8)(2 / 3)

③對於溝通對象的前途或權益有重大影響。

④宣示大家共同建立一種嶄新強而有力的企業文化。

建議你在溝通之前,先探討一下下麵的各種問題。

①我想做的是什麼?

②我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③誰會接收到這訊息?

④接收訊息的人,對這項溝通主題,可能會有怎樣的態度?

⑤他們對這件事情應該知道多少?

⑥溝通的時機是否合適?

⑦溝通的內容是什麼?

⑧我想表達的重點是否清楚?

⑨使用的語氣與辭句,是否恰當?

⑩細節資料是否足夠或會不會太多?

要求對方采取的行動是否清楚?

訊息有沒有任何曖昧不清之處?

所提述的事實資料,有沒有經過求證?

是否需要對方回饋?

是什麼方式溝通最好?寫條子、打電話還是當麵晤談?

(4)展現你有想建立信賴關係的言談舉止。

你可以借著互相稱呼對方名字,來塑造開放、友善和輕鬆的氣氛;你可以把你辦公室的大門永遠敞開著,讓別人知道你真正隨時願意接受別人和你溝通;你也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你願意放下身份的誠意。

總之,隻要你願意,你可以想盡任何方法,讓對方對自己和對你有美好的感覺,你就贏在溝通的起跑點上了。

(5)做一位好聽眾。

有位經驗老到的溝通好手的建議相當詼諧又發人深省,他說:“溝通之道,貴在於先學少說話。

”多聽少說,做一位好聽眾,處處表現出聆聽、願意接納對方的意見和想法的模樣。

這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到對方也比較願意接納你,並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訊息,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訴你,讓你一切事事順心如意。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經常花相當多的時間,和他的夥伴及上司作麵對麵的溝通時,最常被運用到的兩項能力;一是洗耳恭聽,另一項能力則是能說善道。

所謂“洗耳恭聽”,指的就是“傾聽”的能力,這是邁向溝通成功的第一步。

至於“能說善道”,則是“說服”的能力。

當別人來跟你做當麵的溝通,或者你主動與別人進行麵對麵的晤談,爭取夥伴支持你的計劃並爭取他們的通力合作時,你是否善於運用“傾聽”與“說話”的藝術、功夫,來達成你的目的呢?在談到這些原則、技巧之前,你不妨反複思考政治家邱吉爾的一句金玉良言:

“站起來發言需要勇氣,而坐下來傾聽。

需要的也是勇氣。

改善傾聽技巧,是溝通成功的出發點。

上天賦予我們一根舌頭,卻賜給我們兩隻耳朵,所以我們從別人那兒聽到的話,可能比我們說出的話多兩倍。

希臘聖哲這句話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聽少說。

溝通最難的部分不在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觀念說出來,而在如何聽出別人的心聲。

溝通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但總之不是拍拍下屬的肩膀說聲“好好幹”那麼簡單。

9.切忌傲慢待人

傲慢型的上司要改變形象,必須多和下屬溝通,讓下屬知道自己並不是像他的想象中那麼傲慢,不可接近。

這時候,要把傲慢放在櫃子裏。

在這個重視溝通的時代裏,一位好主管最需要磨練的溝通技巧是什麼呢?

我們的答案是:如何善用身體語言表達自我、洞悉對方。

“溝通”也許是管理書籍裏最常用的兩個字,但也是企業主管們執行最差的行動。

一項研究顯示出;人們可能要花上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在說話、傾聽、閱讀或書麵表達等意見溝通的行為上。

但這隻是口頭溝通和書麵溝通而已!其他舉止眼神、手勢、麵部表情等,也算得上是一種意見溝通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無聲的溝通”。

改進有聲語言和書麵溝通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工商企業主管,在溝通上麵臨最大挑戰,不是在於如何說的更好,而在於如何從互動過程中,真正抓住對方內心的真意。

你要做一位好主管的話,現在最迫切要學習的是如何解讀身體語言、掌握身體語言、以及活用身體語言,而非說話技巧。

簡單地說,懂得解讀身體語言,你將會在溝通時驚奇地發現:“喔!原來你的真正想法是,……”、“啊!他擔憂的不是這個,而是關心……”,並洞悉對方真正的想法,做好溝通工作。

有證據顯示:人類平均一天隻說了十一分鍾的話。

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都在和他人進行身體語言的“無聲的溝通”。

溝通專家華頓也有類似的說法。

在社交場合的談話中,大概隻有三分之一的訊息是靠語言在傳遞,其餘的三分之二是由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傳送的。

你有同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