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管人戒術(5)(2 / 3)

萬一自己的客戶被下屬搶走了,你就大方地讓給他,然後再去開發新的客戶。

若你本身擁有此實力,就不需再為瑣碎的事情而猜疑不決。

最重要的是,平時就應與下屬培養出良好的信賴關係,才不致受到下屬的背叛。

與下屬建立和諧的信賴關係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呢?

首先,你的下屬必須能夠自由地陳述自己的意見。

若你禁止下屬談論你厭惡的事情,或是對下屬的發言表現得十分冷淡,則下屬會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公司開會時,若隻是上司傳達事項給下屬,下屬向上司作報告,如此則隻是一個“會”,算不上“議”。

長此以往,下屬不滿的情緒會逐漸聚積,有朝一日將爆發出來。

第二,對下屬要真心相待。

若你平時皆是以誠處事,那麼對小細節就不必太在意。

毫無顧忌地談論自己的內心世界,會令對方感到不自在。

因此,當你發言時,必須留心社會共通的理念以及人們應遵守的規則,同時在言語上也需有所修飾。

或許會有人反對:“這不是在討好下屬,縱容下屬嗎?”實際上,這也是現今公司、社會中的一個大問題!

在有關“如何指揮下屬”的商業用書中,絕大多數的作者皆主張不得強迫下屬,並且承認下屬的存在意義,勿批評、貶低,要讚美等。

讚美比批評來得輕鬆,而且容易得到效果。

但是,對下屬、公司都是有害無益的。

那麼,要怎麼做呢?嬌縱姑息的褒獎界限又在哪裏呢?

那就是以“愛”和以尊重對待下屬,並適度的給予讚美。

絕不能用策略或技巧獎勵下屬。

不論他多麼令你失望,多加接觸後,必會發現他的可取之處。

然後,再針對他的優點給予讚美。

此即為“讚美”的基本根源。

作為領導,“愛”下屬一定要適度、適節,不要超出同事關係。

3.別顛倒領導和下屬的位置

領導和下屬之間無論多麼親密,他們的位置始終是不能變的:領導在上,下屬在下;上下顛倒隻會招致失敗。

不知是否因為社會變得富有,導致現今我們很難遇到為了伸張自己的信念而與人激烈辯論的人。

大部分的人皆保持著無所謂的心態,而且避免傷害對方。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

”“隻要能夠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可以了。

”“要是能打理好自己的私生活,何必去議論別人誰對誰錯。

”抱持以上種種見解的人是愈來愈多了。

在這種風氣下培育出來的年輕人,很少有機會遇到挫折。

他們未曾被父母親責罵過,也不曾遭到鄰居老人的訓斥。

很多老師對學生也盡量采取溫和教育。

因此,要對這一代的下屬批評並非易事。

你必須做到一件事:就是必須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

因為在下屬的腦中沒有上下的觀念。

有時你以平和的口吻對下屬說話,對方卻誤以為你在與他交換意見或開討論會。

若下屬的年齡與你相仿,情況可能更加難以處理、甚至下屬會認為你與他是平等的,你們隻是朋友的關係。

你必須使下屬清楚區分你們之間的立場並不相同——我是官,你是兵。

基於此,情緒性的發怒會有其正麵的效果。

你必須使對方了解“我是在生氣,是在責罵你”,或許這時你更需要一記相應的猛拳。

如果你突然怒罵一位尚未習慣於被批評的下屬,則可能使對方覺得愕然。

他會感到極端地害怕,甚至反抗:“這種公司,我待不下去。

曾經有這麼一個例子。

一位被公司派到外地出差的新職員,每次出差都需要母親隨侍在旁,這是父母親過度保護造成的結果。

像這種人即使受到些微的挫折,也會想要離開所處的環境,以避免接觸煩惱。

像這種職員,一旦離職或許你會因此而被他人批評:“就是因為上司不好,才會使他待不下去。

”相信你的內心不會好受;若你能用心栽培他,或許有一天他會成為公司的中堅分子也說不定。

因此,盡量避免下屬辭職較妥當。

那麼,此時你該如何處理呢?

不習慣被責罵的年輕人,當然也不會習慣向他人道歉。

在工作場所中即使你對他申訴,他也不會對你表示歉意。

即使他內心非常後悔,他也不會表現出來。

通常上司在責備下屬時,若下屬表示歉意,批評就會油然而止;若下屬始終保持沉默,或者淨是說些毫無道理的借口,上司更會怒火中燒。

一旦演變至此,上司的責罵會超越界限,永無休止。

隻要你發現“這小子很狡猾”時,就不要繼續窮追不舍。

否則你會弄不清楚自己是為什麼而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