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要讓批評成為他的痛若
批評下屬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要讓下屬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那麼,如何才能讓下屬樂意接受批評呢?
一個老板訴苦說:“現在有些人批評不得,一說就跳,真是‘良藥’‘苦口’啊!”一位老板聽後說:“良藥不一定苦口吧,藥店裏有糖衣的甜藥不是很多嗎?”
這位老板回答得好,“苦藥能變甜”。
我們的批評觀念,尤其是批評方法不是可以“引進”這個“原理”嗎?現在不少單位的批評不能正常開展,除了對批評不能正確認識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批評不注意方法帶來的後遺症。
老板展開批評,必須顧及效果,因此,也就需要講究批評藝術。
批評是使人改正現在的錯誤,更好地創造未來。
那麼領導者在批評下級的時候,就應當隻限於指出他現在的問題,而不要否定他的將來。
不能說:“你是出窯的磚——定型了”之類的話。
領導者在批評下級時要鼓勵他們麵向未來,提高開創未來的勇氣,增強走向未來的信心。
被下屬批評固然不是件愉快的事,相反地,欲指出下屬錯誤,還是件頗需學問的事。
一方麵要讓下屬了解自己所犯的錯誤,另一方麵要保存他們的自尊,稍有不慎,言語運用不適當,便會將小事化大,以後無論你說得多動聽,下屬也認為你擺出一副上司姿態,胡亂要他們遵從規章或指點他們做事,心裏自然不會信服。
性格不同的老板,對下屬犯錯也有不同反應,假如好勝心強的老板,明知自己理由不充分,也要先警告下屬;太顧全別人的感受的老板,往往任下屬自己發現錯誤,造成員工因循苟且的作風;脾氣暴躁的老板經常對下屬拍案叫罵,雖然內心非常關心他們,但仍然得不到員工的諒解。
最可惡是借別人之口傳遞消息給另一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使犯錯的下屬欲辯無從,而且老板不直接與之聯絡,多少有被看輕的感覺。
無論你屬於哪一類性格,遇上以下的4種情況,均不適宜指正犯錯的下屬:
①對方已有悔意,並主動承認錯誤及保證不再犯,你發覺他態度誠懇,而且一向記錄良好,你隻好對他勉勵幾句,因為你的責備對他起不了作用。
②對方因犯錯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他正在沮喪和忙於補救中,已經有點筋疲力盡時,你再加一張嘴去指責他的不是,是很殘忍的行為。
③對方用意不善,犯錯純粹為泄心中不快,旨在激怒你並向你挑戰,倘若你立刻指出他的錯誤,實際正中他下懷,把一早預備好的罵詞一並罵出來,不求勝利,隻求使你在其他員工前出洋相。
④因私人問題如家庭發生事故,往往無法集中精神工作,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強要下屬履行公而忘私的宗旨,亦近冷血。
很多自殺例子中,因工作壓力而自毀的百分率頗高。
家庭發生變故,加上上司的壓迫及指責,很容易令人精神崩潰,他一旦走上自毀途徑,你便是間接凶手。
指責下屬也一樣,隻要掌握了技巧,被指責的下屬不但心服口服,並且會感動不已!能使被指責者因指責而感動流淚之老板,可說是至為高明的。
但是這並非是很簡單的技巧。
下屬在嚴厲的指責下,反抗的、後悔的均有,但是令被罵者痛哭流涕感謝不已的,則絕非輕易能辦到的。
人或許不會因為某種道理而哭泣,但是透過一些奧妙的言辭卻往往令人熱淚盈眶。
對方為何會犯錯,其原因何在?領導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一起加以探討,這是很重要的,從其中產生同情心。
以下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對下屬的解釋要誠懇的詢問和耐心地傾聽,不要先入為主,帶有偏見。
“好,我知道了,你說得也有一點道理。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能使對方因為自己的理解而感謝不已。
“你的錯誤我們不能漠視,但這事的發生我們也要負點責任,及時改進,提起精神好好做吧!”像這類激勵的話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對方。
猜疑心太重,不斷地窺視對方的心,此種態度即使有再好的方法,也無法讓對方感動。
領導者應有新創意,從別人那裏學來的隻是一些範例,有時並不適用於實際問題。
能使下屬感動的方法,如果不是自己想出來的,都不能稱為“佳作”。
一個真正高明的領導的主管,既不會一味地表揚下屬,也不會把批評與指責當做家常便飯,隨便施與下屬;相反他深諸批評的藝術。
使批評同樣能達到表揚的效果!
(五)忌距離太近
沒有原則的交往常常會導致很強的私欲性,並且會發生利益衝突的事。
因此,企業領導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持守與下屬的交往原則,切忌昏頭昏腦,神態不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1.有距離才會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