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或欠缺公正的領導,在下屬的心目中不會具有威信。
“公”與“私”分指集體與個人兩種價值利益,形成矛盾關係。
一般講,每個人身上都有“公”與“私”兩種欲望,關鍵是要看你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公私兼營是錯誤的,大公無私是可能的;圓滿的做法是克己(私)奉公。
但是由於人本身的需要層次,“公”與“私”常發生尖銳矛盾,偏出現因私而害公的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裏的公私不分,是檢查領導是否稱職的尺度之一。
如果一名領導混淆公私界線,必定會因私而害公,從而違背了“公私分明”的用權戒律。
因此切忌假公濟私,而應公私分明是一名領導用權的標準,惟其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屬,否則,就會完全掉進私欲的陷阱之中,終不能自拔,造成毀滅性打擊。
公私分明,為古已有之的用權戒律。
對一個企業的領導而言,公與私是不能同時滿足的,因私必然害公!
因私害公的領導在下屬眼中就跟掉了價的大白菜一樣,毫無威信可言。
人一旦做了領導,自尊心就會隨之提高,常常會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視,別人一說悄悄話,或在暗中商討事情,就會覺得很不是滋味,像某貨運公司的張科長就是這樣的。
“科長,請你在請示書上蓋章。
”
“為什麼不事先和我商量?我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
”
“可是我現在不是來告訴你了嗎?”
“你早就自己決定了!可見你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裏,我更不能蓋章了。
”
像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的確,未經事先商討,對科長而言,可能是不大禮貌。
但科長也大可不必因此心懷恨意,如此阻礙工作進行,於己何利?
不管是領導或下屬,對任何事情,都不能以“我不知道”或“我沒聽說”來作解釋或搪塞。
尤其是作為領導的,即使是真的不知道,那也是你的疏忽,絕不能怪罪下屬。
在平時,就應該多做調查,聽取下屬報告,或巡視各部門的工作現況,以了解他們實際的工作情形。
不能掌握下屬行事的領導,是一個最差勁的領導。
作為領導,像這種因私害公的情形最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現。
格有安置寵物的習慣
2.忌有安置“寵物”的習慣
公私不分的領導,往往有安置心腹的習慣。
這種心腹,類似於小姐太太們的小寵物。
“寵物”顧名思義,表示領導對他們關愛有加。
這樣的做法,肯定就會激起其他下屬的不滿情緒。
領導對待下屬絕對要“公正無私”。
無論何時何地,都應當們心自問:“我現在公平嗎?”
一位領導曾說過這樣的話:“不憂慮匱之,而憂慮不平等。
”即使薪水少、工作繁重,但若你對下屬都很公平,是不會引起眾人不滿的。
因不公平而引發的反彈非常強烈,這種不滿的情緒,也可能爆發成衝突。
因此,絕對不可使下屬認為“自己的上司不公平。
”
首先,應當注意的是情感的因素。
例如:你很喜歡林某,不論林某做什麼,你都想要獎勵他;相反地,何某實在不討人喜歡,甚至於連看他一眼都覺得厭煩……,若你以私人情感來開展工作,就大錯特錯。
有些人喜歡在自己周圍安置一些像寵物般的下屬,若你也如此,在不久的將來,你的“寵物”有可能會反咬你一口。
假設你打算拜訪一位客戶,“寵物”陳某一知情,便立刻打電話給對方,並與其約定時間。
同時,也為你整理好和客戶商談生意時所需的一切資料。
如果你須出差至稍微遠一點的地方,他也會小至交通工具,大至預訂旅社,一件不漏地為你準備妥當。
或許他會幫你提公文包,送你到月台,最後,在火車進站時行個敬禮,說聲:“領導,慢走。
”目送你遠去。
如果工作進行順利,陳某會奉承地說:“不愧是領導,佩服!佩服廣並為你舉辦慶功宴;反之,若不幸未達成任務,則他又會安慰你:“一切都是對方不好,不要太在意,機會還很多。
”如果能擁有這樣事事為自己效勞的下屬,那公司也算是一個偷快的地方!
但是,日照之處必有陰影。
在阿諛奉承之中,你會失去挫折、失意,以及後悔的機會。
同時,你也無法從失敗中獲得東山再起的勇氣與決心。
甚至還有更可怕的事情。
你喜歡陳某,袒護他,對他推心置腹,完全聽信於他。
不久,他會泄露你的重要機密,提供你不實的情報,而你卻毫無疑心。
……最後,你會是何種結局?不必說,你也很明白!
總之,“寵物”帶給你的快樂,有一天,必定會轉變成痛苦。
3.忌做妨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