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蠢才,十五天過去了,三尺牆都沒建起來,等到你們把牆修起來時,濟州城早就淪入敵手了!”
這時一個偏將站出來說:“將軍,把這件事交給我好了,我可以保證在三天之內把城牆修複!”
將軍雖然對偏將的話將信將疑,但鑒於軍情緊急,還是把這件事交給偏將來做。
偏將先到現場巡視了一遍,發現總共有十丈城牆嚴重損壞,他首先把這十丈城牆分為五十段,每段二尺長,每個工匠負責一段,並以高價包給包工頭,包工頭可以拿這些錢自己再去雇十名工匠。
為了讓每個工匠都能專心做自己的工作,他又分別為每個包工頭配備了雜役助手十名,以此成一個班。
每一丈的範圍內有五個班,偏將再配一名監工加以指揮。
監工除了指揮和協調自己這一丈工地的工匠的工作外,還要注意各班是否有偷懶或是人手不足的情況。
這位監工的工作做好的話,可以獲得比其他人高出好幾倍的獎金。
.第二天清早,偏將最早來到工地,時間一到,他就敲起“開工大鼓”,讓工匠一齊開始工作,到一定時間,他又敲“收工梆子”,讓大家一起休息。
他站在高處監督,如果有人不停下來休息,他就會大聲叱責,命令其停止工作。
這一來,工地上氣氛為之一變,工匠們既專心工作,又在相互配合,可是還是有一些地方不盡人意。
一天過去了,城牆的修繕並沒有預想的進展快,偏將就考慮到明確下屬的工作範圍隻是成事的前提,要創造出工作的奇跡,還需要用新的管理方法。
4.情理兼顧
當天傍晚,偏將把工匠們都召集起來,以豐盛的酒菜招待他們,讓他們盡情開懷暢飲,偏將在席上來回敬酒,與大家一起幹杯。
工匠們原以為偏將會訓斥他們沒有完成任務,卻不料他不但不提此事,還敬大家酒喝,大家十分感動,紛紛表示明天大家一定賣命築牆。
不過工匠們雖然擺平了,監工們對偏將的做法卻嗤之以鼻:“馬屁拍得太過分了!”大家擺出一副老K臉,一句話也不說。
偏將於是將所有的監工集合到另一個地方,跟大家分析目前的形勢:
“城牆沒有修好,青州軍攻來的話,大家會怎麼樣?”
監工們都沒人說話,偏將接著說:“城要是被敵軍攻下,各位的命就丟了!各位的財產會被敵軍劫奪,各位的妻女會遭敵軍蹂躪!大家會一無所有!”
監工們每個人都有家眷,財產又多,生活十分富裕,如果城牆修好了,更可以得到一大筆獎金。
所以當他們聽偏將說會“一無所有”時,心中不由得生出恐懼感來。
於是第二天一早,全體工程人員都在監工們的吆喝下開始工作了,到了天黑,誰也沒有停下的意思,仍在努力修城。
三天期限到了時,將軍來到工地,隻見不光城牆已經修好了,四周也都收拾得幹幹淨淨,隻等驗收了。
將軍十分高興,當即把偏將官升一級,浮動賞銀三級。
偏將的成功主要得力於他把握了人情的特性。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他們的工作態度決定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偏將對他們誘之以利,動之以情,迫之以險,部下自然會賣命地工作的。
主管們一定要牢記:
人的工作潛力是驚人的,隻要調動了部下的情緒,讓他們發掘出工作的潛力,許多奇跡就能成為可能!
5.緊抓指揮的關鍵點
每位主管在工作中都會接到一些棘手的任務,隻有啃下了這些“硬骨頭”,你的能力才會被人們所承認,而要啃下這些硬骨頭,光有決心和幹勁是不行的,要運用一些管理的技巧,調動眾部下的力量,共同完成這一困難的任務。
更重要的是,主管必須要掌握成事的指揮的關鍵。
還是用偏將三日築城這個事例作分析:
偏將的作法不僅是洞悉人情的微妙,而且符合現代的管理原則。
在三日築城的事例中,隱含了以下幾項指揮的關鍵:
①激發部下的工作士氣,偏將利用獎賞,以身作則和擂鼓開工的方法激勵部下,讓他們產生工作的激情;
②授與工作,設定目標的方式恰當。
如果偏將簡單地對工匠說:“你們必須在三天內給我築起這十丈城牆!”工匠一定會一片驚嘩,說不定還會來一個大罷工。
可是偏將通過把工作的界限明確地訂出來,讓工匠們明白“二十個人三天完成二尺寬的城牆即可!”這一來通過目標的細化,大家都感到任務能夠完成了。
於是大家的心理就隻想“快快把它完成!”
③編製得當,適才適所。
偏將組成了監工一包工頭一工匠一雜役四層體係,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工作,每人負擔的責任有大小,獎懲也有差別,大家當然想盡力而為把工作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