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工作的指導明確而有規則。
每個工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都有人監督他們的行動,大家無法偷懶怠工、偷工減料,工作自然就完成得又快又好。
⑤以高額獎金誘發部下的幹勁。
同時偏將還運用了各種打動人心的辦法,對下層工人以酒食打動之,對中層管理者以命令說服之,使人人都思發工作,不敢懈怠,這樣工作自然可以高速完成。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偏將正是抓住了士氣、目標、編製、指導、獎懲這五個指揮的關鍵點領導部下,開展工作的。
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各位主管也應該向這位偏將學習,深刻地觀察任務,然後把握住指揮的關鍵點,確保任務的完成。
6.沉著作利弊分析
任何一個任務的背後都隱藏著與員工休戚相關的利益,員工們由於處於被動地位,有時候不能想到這些利害關係,主管就必須冷靜地為他們分析利弊,讓他們意識到做好工作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地努力工作。
如果那位唐朝的偏將學習了現代式的管理原則,他就應該會在第一天就采用如下的步驟來處理:
①將監工們集合起來,提出問題:“如果城牆沒修好,青州軍攻打過來的話,怎麼辦?”讓他們自由討論。
在自由討論,提出意見之後,再將原本想好的方案陳述出來說明濟州城的危險,點出其對各位監工的不利的影響。
②為了使工作效率提高到極致,他要征求監工們的意見。
這些監工一定十分了解當時的情況,所以提出的辦法會與偏將的方案極為相近。
如此一來,表麵上是遵循監工們的意見,實際上是展示自己的方案。
③以高額的獎金聘請監工,他們必然會馬上開始工作。
因為如果不立刻開始的話,他們會蒙受極大的損失。
④偏將自己站在前線,在大鼓與梆子的指揮之下,全體人員活躍地展開工作。
⑤傍晚,偏將召集工匠們一起喝酒,在席間鼓舞他們的士氣,以利明日更好地開展工作。
有些主管也許認為,召開會議,彙集眾智看起來似乎沒有必要。
但是如果不召開會議,群策群力,全憑自己的意願行事,反而無法激起部下努力工作的意願。
而且,人的智力總是有限的,無法考慮得麵麵俱到,通過他人的提醒、建議,反而能使新的點子源源不斷地產生。
7.執行決議要嚴格
主管在做出一個決議之前,首先要仔細地、客觀地審視整個問題,對局勢有個通盤的把握;其次要群策群力,彙集眾智想出盡可能多的新點子;再次,要在分析利弊的基礎上果斷拍板,形成決議。
決議一但形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嚴格執行決議,讓思想藍圖變成實際的行動,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趙經理非常善於調動部下積極思考,在他的啟發下,員工們的頭腦都被激活起來,好的方案一個接一個地湧現出來。
點子多了好辦事,在大家提出足夠的可供選擇的方案之後,趙經理就會當場打拍板,形成一個決議,並交給部下去辦。
為帥者管大事不管小事,趙經理一向如此認為,決議一旦形成,他就認為自己的工作做完了,於是什麼黃山的會議、九寨溝的觀摩,張家界的現場會,他都去參加,具體工作一應交由李助理辦。
但是公司的幾位副總與李助理又互不服氣,執行決議的具體過程中有些什麼問題副總們也不願向李助理請示,找趙總又找不到,找到了他也隻敷衍幾句就罷了,於是工作中的問題越積越多。
問題積多了,工作的進度自然就慢了下來,李助理就想協調一下,但是他指出一個部門的缺點,負責該部門工作的副總又極力否認,並推脫責任。
口舌官司打得不可開交,公司內部搞得人心惶惶,於是工期卻越拖越長,而且問題越來越多。
這時趙經理才察覺到不對勁,於是又回到總部召集相關人員商討對策,大家又拿出一個修正案。
這個修正案剛開始執行,趙經理又以為萬事大吉了,又忙其他的去了,對這件事又不聞不問。
於是類似的問題又冒了出來,中層幹部又扯皮打架,工作進度又停頓下來,新的問題又冒出許多。
趙經理又得回來,再開一個討論會,重新商量一個對策……。
趙經理的失策之處就在於他對於決議的執行情況監控不嚴。
討論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決策隻是成功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嚴格地將相關決議付諸實施。
如果決議不付諸實施,不能迅速地產生結果,那就沒有討論一個好的決議的必要了。
主管在討論決議時要充分發揚民主,調動群體的智慧,但在實施決議之時,就要實行一些強力手段。
主管在執行決議時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①明確部下在執行決議過程中的權力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