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增加績效的方法滿足員工的需要,員工和經理都會獲益,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滿足員工未滿足的需要和組織未滿足的需要。
(十八)管人的基本原則
作為一個管理者,如何方能更好地管理下屬,掌握管人的基本原則異常重要,其中可使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義務和職責,以及如何以更有效的方法去管理下屬。
如此將對管理者以及整個公司帶來相當的功效。
1.認清領導的涵義
主管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須熟悉相關的管理的基本原理,而其中的首要一點就是要明確領導的定義。
一般來說,對於領導有以下兩種定義:
①領導是為達成目標,而指導他人行動、影響他人行為的創造力。
它與計劃、組織、統製等並列成為管理的一項機能與過程。
它是以民主性和合理性為基礎的現代產物。
②所謂領導,就是驅使其他人的行動,它是讓其他人朝著共同的目標各自前進的一種動力。
美國的教導條令中也對領導有如下的闡釋:
①戰爭的勝負,決定於指揮員與部下團結力量的大小:
②使部下產生尊敬、信賴、服從的信念,即為領導之基礎;
③領導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它的獲取有賴於後天的訓練;
④領導的目的,在於確立某一組織,進而加以維持。
通過這樣一個組織,部下樂意並忠實地執行自己的任務,即便在沒有命令下達時,他們也可以采取適當的行動;
⑤領導有威迫的方式與誠服的方式,但是能將人類有形的能力,乃至潛在的無形的力量,發揮到極致的,還是誠服的方式;
⑥指揮官要充分關心部下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其欲求。
⑦大部隊的指揮官,實際能接近的僅限於身邊的少數人。
因此領導就必須透過身邊的人來進行;
⑧領導能力的優劣,會表現在軍紀、士氣、團隊精神、效率上;
⑨領導與心理學有關。
鑽研人類對某種一定的刺激所產生的所有反應,誘發出好的反應,避免惡劣的反應,這一方式極為重要。
⑩領導與倫理學有關。
指揮官如果不采取合乎道德的行為,就無法發揮領導的效能,無法調動部下。
這十條闡釋雖然是治軍之道,但是企業主管的領導行為與軍官的領導行為其實有相通之處的,這十個方麵實際上也是主管在進行領導時必須加以注意的。
結合以上各點,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關於領導的貼切定義:
領導,就是使集團內的個人發揮所有能力,朝向達成集團目的而努力的誘發性功能。
簡而言之,它有三項要素:
①自發地發揮個人的能力;
②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
③能夠影響他人的行為。
每個主管都要細心地體味領導定義的真諦,認真地將理論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使自己具有超凡的領導能力!
2.時刻準備著
人類具有不聽從命令的本能。
部下絕不會光聽命令就有所行動。
如果要使部下積極行動,就必須事先有所準備,通過下達命令,賦予動力,使部下樂意開展工作。
這種能將事前的準備與實行指導兩者結合起來的能力,就是主管必須具備的領導能力,這種能力效能的發揮就有賴於主管能使屬下時刻保持出擊狀態。
在短跑比賽中,運動員都會先做出起跑的預備動作,所有參賽選手都集中全部精力排在起跑線上,當他們聽到鳴槍信號時,就會全體一致向前猛衝,發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實現最快的速度。
主管必須有能力讓下屬時刻處於這種起跑狀態之中,一旦接到命令,他們就能迅速地開展工作。
根據賽馬專家的經驗,贏得冠軍的馬,在比賽以前就會使自己的體能達到巔峰狀態,這樣在比賽時它就可以最好地發揮。
同樣的道理,主管必須使部下的精神與體能,在平日的訓練之中就練到可以運用自如的地步,這才是領導的最高技巧!
3.確定下屬工作範圍
主管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劃定員工的工作範圍,如果下屬彼此之間職責不明,他們要麼就會相互推諉工作,指望別人多幹一些活,要麼就會相互幹擾,搞得大家都幹不好工作。
主管在分配工作時一定要細致科學,要明確每個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有些工作是必須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在合作中也要有明晰的分工。
唐朝時藩鎮混戰,濟州城的城牆在一次戰鬥中受到嚴重的損壞。
這時有探馬來報,青州節度使正在集結兵馬準備乘虛來攻,濟州城的守將十分著急,就想盡快修複城牆,以加強守備能力。
可是半個月過去了,工地的進展卻十分緩慢,將軍急得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