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種極端形式之間,不論傾向那一種,重要的是你製造出來的激勵氣氛,管理形式本身並不重要。
製造激勵氣氛的關鍵因素包括:
幫助組織中所有員工對組織抱有高的期望。
做個有能力的領導者,以身作則。
讓員工覺得自己很重要,對組織有影響力,有力量改變組織。
確定每個員工對組織發展的責任感。
確定組織中每個員工現在或未來的成長之路是開放的。
13.助下屬樹立目標
激勵者幫助員工確立目標是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確立目標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效:它會引導員工走向他們想達到的目標。
如果人沒有目標,就時時需要別人的激勵,一旦有了目標,便會激勵自己,自動自發地做應該做的事。
下麵的步驟幫助你有效地確立目標:
分析自己以及置身的情境。
確定你希望達到的目標,將這個目標形象化,用筆寫下來。
避免不確實的目標。
不確實的目標包括:從別人那兒借來的目標、不實際的目標、你不想要的目標,以及彼此衝突的目標。
將目標依重要性順序排列。
用肯定句重新描述你的目標。
用第一人稱現在式肯定句描述如何朝目標邁進,例如:“我每天能找到三個客戶。
”
每天在心中複誦上述肯定句,並在心中想像完成上述肯定句時的情景。
這種想像能幫助你達成實際的目標。
每天複誦上述肯定句後,走向實際生活,在行動上表現得像已經達成目標一般。
不斷檢討你置身何處,是否朝目標邁進。
不斷給自己回饋,確定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14.清楚人的耐心程度
如果你問小孩子這個問題:
“下麵有兩個選擇:今天給你一塊糖,或明天給你一盒糖,你要哪一樣?”
毫無疑問,他們寧願今天要一塊糖,明天對小孩子來說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他們沒有耐心。
要激勵小孩子現在就給他獎勵,因為小孩子的動機和耐心息息相關。
你給被激勵者回饋的強度、報酬、利益都要看他的耐心水準來決定。
科學家花20年時間研究同一個問題,即使沒有實質上的突破,仍然努力不懈,因為他的耐心水準很高。
期末考試後,學生擠在係辦公室外麵等待公布成績,為什麼這麼急切?因為耐心水準不高。
(1)認清員工的耐心水準
先認清員工的耐心水準,再激勵他。
高級經理如果不清楚中級經理的耐心水準,會犯大錯。
如果高級經理告訴中級經理,他的銷售額決定他的報酬,換言之,銷售額愈大,薪水愈高,也愈早得到紅利。
結果中級經理隻注重短期的獲利計劃,不願意花精神在長期計劃上,該組織極需要更新設備,但是這無益於短期獲利,於是中級經理決定暫緩購買新設備。
如果中級經理耐心等待,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會得到更高的報酬。
但是他寧願選擇今天要一塊糖,不願意等到明天可以拿一盒糖,犧牲了整個組織的利益。
(2)決定每個人的耐心水準
如何決定人的耐心水準?最好的辦法就是檢視構成耐心的幾個因素:
成熟的程度和經驗:心理愈成熟、經驗愈豐富,耐心愈大。
內在的動機:內在動機愈強,耐心愈大。
對未來的展望:目光如豆,隻看到明天的人缺乏耐心;能看到十年以後的人,視野開闊,耐心愈大。
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比例:過去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都有的人,耐心比較大。
成功經驗太多或失敗經驗太多,碰到事情不順利時,就會失去耐心。
不要試圖改變人的耐心水準,那是徒勞無功的。
隻有時間和經驗會改變人的耐心水準,了解被激勵者的耐心水準非常重要。
15.知曉人的需求
愈了解什麼需求能夠激勵人,就愈能成為有效的激勵者。
激勵的中心問題就是滿足人的需要,如果人已經滿足了所有的需要,將安於現狀不求改變。
一個滿足的人通常能自我激勵——如果他不能自我激勵,你就很難激勵他。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需要完全得到滿足。
隻要被激勵者有未滿足的需要,你就能提供其需要激勵他。
想想看:你的員工、推銷員、學生或子女有哪些需要?幫助他們滿足這些需要,就能激勵他們去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
(1)需要的種類
需要可以分為好幾種: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控製的需要、獨特的需要、改變的需要、自由的需要以及發展的需要。
現在分別討論如下:
①生理的需要
人要生存就必須滿足生理的需要。
人需要空氣、水、睡眠、保暖、排泄、活動。
人不吃食物可以活60天,不喝水能活7天,但是沒有氧氣隻能活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