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管人智術(33)(3 / 3)

每個人都朝自己的理想邁進,自我實現的關鍵是改變,維持現狀是不夠的。

印度無花果樹原本長得很高大,美國人進口後,將之種在小盆子裏,結果成了室內的擺設。

人如果像印度無花果樹一樣,生在不適合的環境裏,成長一定受到阻礙,發展也會受到壓抑,永遠無法發揮真正的潛能。

某公司雇了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老員工都用譏笑的態度對待他:“看這個小子愣頭愣腦的模樣,一定辦不了什麼事情。

該公司的組織氣氛很好,鼓勵員工發揮潛能,後來那個年輕人成了該公司的領導人物。

如果那個年輕人不求長進,和剛進公司時一樣,永遠不會成功。

但是他沒有固步自封,由於不斷求發展、成長,終於發揮潛能,突破了老員工對他錯誤的評價。

如果組織能提供員工充分成長的機會,任何員工都有成功的機會。

(2)激勵就是滿足需要

切記:雇用員工不隻是雇用他的雙手,而是雇用他整個人。

這個道理適合所有的激勵情境:不要隻對待被激勵者的一部分,要對待整個人。

16.使下屬達到衡定狀

(1)衡定——平衡、穩定狀態

堆高機操作員和黃瓜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所有生物(包括人在內)都受一種平衡現象控製,那就是衡定(homeostasis)。

堆高機操作員根據裝載的東西調整堆高機的高度;根據能量的消耗決定飲食,使生命達到衡定得以延續。

黃瓜消耗水分維持葉子蒸發的平衡,根據光合作用的需要量調整葉子朝向陽光的程度,以達成衡定延續生命。

衡定是生物平衡的動態機能,所有生物機能的目標都是維持穩定,當生物覺察到平衡狀態起了改變,就會自動調整機能以回複平衡狀態。

衡定原理適用於人,也適用於昆蟲和植物。

經理如果能幫助員工平衡各種需要,就能激勵員工。

原生質喜歡某一特定溫度。

它的細胞可以控製本身的溫度,如果溫度有了變化,它會很快地采取適當的步驟使溫度回複常態。

饑餓會左右人的行動。

直到人找到吃東西的地方,獲得了需要的食物,才會關心其他事情。

公司缺少資金周轉,經理於是向推銷員施壓力,要他們想辦法促銷;促銷結果,公司資金增加,壓力減輕,經理就不再向推銷員施加壓力,因為公司資金周轉已經平衡。

工人工作久了,覺得很熱,為了達成衡定的體溫,便開始流汗,水分由皮膚蒸散,使體溫降低,等體溫恢複正常,就停止流汗。

(2)衡定與人

地球上每一種生物都很複雜,人是最複雜的生物。

人不僅追求生理的衡定,也追求情緒的衡定。

如果員工正努力為自己的事情追求恢複平衡,就很難達成經理交代的任務。

換言之,你很難激勵一個生理或心理上沒有達到衡定狀態的員工。

衡定是非常基本的原理,人無法不用它,經理也應該應用它來激勵員工。

設法使員工行為的改變或績效的改進能平衡他的某種需要,自然就會達到激勵的效果。

每個員工能達到平衡狀態,整個組織就能達到平衡狀態。

17.彌補下屬的需要缺陷

某員工在工作前需要將所有的事情組織好並安排得有秩序。

這種秩序的需要很難滿足,因為他的辦公桌在許多辦公桌的中間,噪音及其他人的幹擾總是不斷,他沒有辦法將事情安排得有秩序。

他的工作績效不斷下降,經理找他談話:“到底怎麼回事?”經理想知道原因,他卻說不出所以然。

經理隻好鼓勵他:“要振作啊!”

該員工的效率並未改善。

有一天他受到很大的於擾,幾乎沒有辦法思考。

雖然他不確定問題在那裏,卻覺得必須采取一些行動。

於是他買了幾個大花瓶,放在辦公桌四周,形成一個屏風又買了一副耳機,套在耳朵上,這麼一來,情形大大改善。

他的績效不知不覺增進了。

原來他的基本需要(秩序感)長久以來未能得到滿足,經過上述安排,他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人的需要愈久得不到滿足,追求這種需要的力量就愈強。

人會消耗其能量和資源,以尋求需要的滿足。

找出員工需要的漏洞並滿足它

上例指出了一個激勵員工的重要秘訣:找出員工未滿足的需要漏洞並滿足它,這樣你就可以叫他去做你要他做的事。

未滿足的需要就像漏洞,必須將它填滿。

麥克葛立格(Douglas McGregor)討論需要的重要性時提到這個觀點:“當空氣被剝奪時,是人惟一想到空氣的時候;沒有麵包,人才知道麵包的重要。

如果員工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你很難推動他們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