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設法使受到危機影響的公眾站到組織的一邊,幫助組織解決有關問題。
(11)邀請公正、權威性機構來幫助解決危機,以便確保社會公眾對組織的信任。
(12)在危機傳播工作中,避免使用行話,要用清晰的語言告訴公眾組織關心所發生的危機,並正確采取行動來處理危機。
(13)了解組織的公眾,確保組織能把握公眾的抱怨情緒,可能的話,通過調查研究來驗證組織的看法。
(14)在製訂危機應急計劃時,多傾聽外部專家的意見,以免重蹈覆轍。
(15)培訓是危機處理計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確保處理危機時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平時應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
7.麵對突發事件的行動
領導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而這些事情有的危害很大,會讓你處在恐懼之中。
一名優秀的領導應首先控製住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這是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
要達到這一目的,可采用:
(1)心理控製法。
無論哪類突發事件,都會對人們心理產生相當大的衝擊與壓力,使大部分人處於強烈的衝動、焦躁或恐懼之中。
所以,領導首先應控製自己情緒,冷靜沉著。
哈佛領導以“冷”對“熱”、以“靜”製“動”,鎮定自若,組織成員的心理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並能在領導的引導下恢複理智,利於突發事件的迅速及時解決。
羅斯福總統在應付“珍珠港事件”時的鎮定自若穩定了人心,並使全國上下同仇敵愾,正是運用了心理控製法。
(2)組織控製法。
對於突發事件,運用組織控製法是指在組織內部迅速統一觀點。
使大多數人有清醒認識,穩住自己陣腳,大局為重,避免危機擴大。
如丘吉爾忍痛割愛考文垂、尼克鬆對飛機被擊落的克製都是在迅速對組織成員進行利弊分析,當機立斷做出的決策。
①注重效能,標本兼治
正因為處理突發事件的首要目標是迅速果斷行動,控製局勢,這就必然要求突發事件的決策指向必須針對表象要害問題,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首先治“標”,為此而采用的決策方式可以是特殊的,在治“標”基礎上,才能謀求治“本”之道。
②打破常規,敢冒風險
由於突發事件前途撲朔迷離,猶如處於瞬息萬變戰場的軍隊,需要強製性的統一指揮和力量凝聚。
同時,在突發事件決策時效性要求和信息匱乏條件下,任何莫衷一是的決策分歧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所以,對突發事件的處理需要靈活,要改變正常情況下的行為模式,由領導最大限度地集中決策使用資源,依決策經驗或采納某建議,迅速做出決策並使之付諸實施。
③循序漸進,尋求可靠
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領導固然要有冒險精神,但也要傾向於選擇穩妥的階段性控製的決策方案,以保證能控製突發事態的發展。
領導在信息有限的條件下采用反常規的決策方式,並對決策後果風險進行預測和控製時,需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波動的方案,同時注意克服急於求成情緒,因為突發事件的表象固然可以迅速得到控製,但對其根本的處理則需要表象得到控製的階段上進一步決策。
8.遇意外事故需冷靜
領導要冷靜處理意外事故。
很快拿出處理方針,並向員工表示歉意。
否則,領導遇事驚慌失措,逃避責任,你的魅力還可能存在嗎?
“科長,A區的一號機器爆炸了。
”
“處長,XX科的B君,被機器軋傷了。
”
“處長,C廠房著火了。
”
這些意外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一旦遭遇這些情況時,絕對不可驚慌失措,要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做緊急處理的工作。
然後,召開事後會議,給部屬一個隨機教育,並安定人心。
譬如:“這次事件,非常遺憾,我們正在討論如何作最完備的善後措施,並防止發生類似的事件,在這裏要提醒各位的是……”
總之,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冷靜的態度,要設法平複全體員工恐慌的情緒,爾後再謀求善後處理事宜。
人在遭遇到非常事故的時候,最容易將自己的個性徹底表露無遺,對你而言這倒是觀察部屬的大好機會。
但同時你也要注意,自己也正在受人注目。
這種時刻,有三種領導的表現是最令人嫌惡的:
(1)一味做解釋的領導;
(2)揚言自己已做了萬全努力的領導;
(3)頻頻點頭道歉的領導。
這三類領導,最容易被責罵是不負責任的領導。
要在事情一發生,就能很快地拿出處理的方針,才是為人所稱讚的。
其實,這也要靠平日的素養,在平時若能未雨綢緞,仔細思考一旦發生事故時應當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到時候,就不會產生慌亂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