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管人智術(30)(1 / 3)

那些富有經驗的管人高手,能夠從係統的最高利益出發,充分運用自己的感召力和導向力,把人力、物力和信息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並通過發揮最佳整體效應使它們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從而率領或促使員工有效地達到即定的目標。

係統論的精髓就是既要重視元件(單元)更要重視整體,重視整個係統。

比如說,一個係統是由十個元件組成的,其中每個元件的可靠性都是99.99%,那麼這十個元件組成一個係統後,其可靠性就下降為90.4%。

同樣的道理,如果係統是由100個這樣的元件組成,那係統的可靠性就隻剩下63.4%。

係統論的思想,實際也沒什麼神秘的,我國早就有了,中國古代有首五言絕句叫“傾國一通體,誰來多賞微”。

就是說一個人長得美,是一個整體的美,有誰還會來看你的眉等細微之處呢?過去講什麼柳葉眉、櫻桃口和杏仁眼,這都是說部分好。

但是我們說人美不美是說一個整體。

過去我們在辦公室裏經常有人開玩笑說,你看我這鼻子是高鼻子,長得比他好,但是在街上人家總看他不看我,這是怎麼回事。

我說了一句,說你的元件確實夠格,但你的整體結構、五官布局差了點。

不是“元件”不美,而是整體有問題。

係統論的思想應用到企業管理上,就要求管人者在管理團隊時,既要重視管好單個“精英”,更要重視管好每個“團員”,要多從整體上考慮問題,要特別注意發揮團隊的整體功能。

隻有團隊的結構合理,關係理順,才能提高整體效能。

因此,管人者,要想管好人,不妨多學學電影“蒙太奇”的藝術方法。

(十六)學會應變

適當的時候退一步,並不見得是壞事,或恬然身退,怡養天年,清靜養生,或韜光養晦,相機而動,一鳴驚人。

一名優秀的領導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麵對突發事件,鎮定自如,妥善處理。

1.退一步海闊天空

領導常常遇一些十分棘手的問題,雙方都不想做出讓步,處理事情進入僵持,這時你不妨找個適當的時候退一步,達到求共存異,以退為進,讓對方佩服你的應變魅力。

中國有句俗語,叫作“無官一身輕”。

官做到一定份上,退一步,上可得領導賞識,中可得保全麵子。

因為你總有退職的那一天,下可得美譽,欣然退位,為晚生讓位,給年輕人一個發揮的機會。

何樂而不為?

人生在世,要把名利看得淡一點,適時退出,保持健康的心態,下屬會感激你為他們讓出了發展的空間,上級會感謝你沒有讓他們為難。

何況退出以後,就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種花養草,享天倫之樂。

記得薩特曾驕傲地宣稱:“神祗與國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類是自由的。

”擺脫官場的羈絆,脫離仕途的喧囂,下屬因為感激也會與你常來常往,你仍是他們的老領導,他們是你的老部下,不是更好嗎?

在有的情況下,退一步也不是完全退下來而是“以退求進”。

暫退一時,可保長久,退一步,有時可以進三步。

為自己,也為跟隨自己的下屬的長遠發展。

忍得一日饑,可得一生飽。

老子說過:“曲則全,枉則正,利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夫則感……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在現實的製度下,不能前進,或仍居原位都會有危險。

那就要主動地避讓,保存實力,韜光養晦,待機而動。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當初退一小步,現在就能進一大步。

為求日後之長久大計,暫屈一時又何妨。

這樣以退為進的過程中也給了你一個很好的考察下屬的機會,看是否有人能與你禍福相從,患難與共。

也可以看一下在自己無所作為之際,下屬如何看待。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即位之初,三年之內,不認真處理朝政。

但在這段時間他認真地觀察了手下大臣的情況,了解楚國的內外形勢。

後來有個大臣作謎語問楚莊王:“南方有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這是什麼鳥?”楚莊王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後來,楚莊王開始處理政事,“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人六而邦大治。

”治了國,楚莊王開始“平天下”,舉大兵征討別國,在徐州打敗齊國,在何雍打敗晉國,在宋國召集諸侯,稱霸一方。

這樣看來,適當的時候退一步,並不見得是壞事。

或恬然身退,怡養天年,清靜養生;或韜光養晦,相機而動,一鳴驚人。

2.隨機應變的妙處

企業管理中,常常會發生一些令領導措手不及的事情。

有些領導往往不知如何處理,造成企業和個人魅力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