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配合工作可以提高速度。
這個道理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一個由10個人組成的小組做一件事要比由一個人單獨做這件事快得多(當說到這裏時,一定有不少人會認為在中國人裏是很難實現的,我認為這是一個環境和人的問題,隻要我們營造出這種環境和氣氛,加上誌同道合的人,還怕無法實現?)。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在絕大多數公司裏很少這樣的小組,許多人愛單獨行動,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老板們並不總是很欣賞把一些事情當作緊急情況處理的,而且,他們認為,沒有必要為了盡可能地求快而把公司內部處理工作的節奏打亂。
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特點,當由一個人單獨完成某項工作時,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辦事節奏來完成它;當他在一個小組裏與他人合作完成一項工作時,他就必須設法與小組中工作速度最快的人保持同步以維護組織的聲譽。
因為你是決策者,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組織的聲譽。
良好的聲譽是一種無形的和極具威力的“鑰匙”,有了它,幹許多事情都會暢通無阻,你還會發現,你遇到的麻煩比別人少得多。
你如果期望團隊取得成功的話,就必須毫無保留地公開支持團隊的種種努力。
然而,當主管人員看到團隊取得進展時,他們有時會感到害怕,甚至可能收回他們的支持。
他們經常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即他們參與團隊活動將會促進他們與下級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提高他們自己作為有能力領導的聲望。
此外,公司管理者一定要切記,團隊應該形成一支隊伍,而千萬不要形成一個委員會。
並不是所有的人對威脅、對鼓動性的談話都會作出反應,有的人也會無動於衷。
但是,當你開始對一個出了麻煩的部門或者項目追加許多人力的時候,就會引起每個人的注意。
把人們從他們原來的崗位上調離,集中某一個項目,這就可能會增加職員對形勢的緊迫感,使他們感覺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
這就意味者,你做了投資,就期望有效益。
如果你能夠很精明地安排好被調動人職務和他的地位的話,你就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並且得到很高的收益。
這樣,該項投資就算不上一場賭博了。
要授權給部下。
事有巨細,責任有大小。
在工作中授權給下級,一可以減輕負擔;二可以使部下感到信任與自傲,並從工作中獲得滿足;三能發揮團體精神。
部下難免會有失敗,必須給他們失敗的權利。
如果你對部下背後監視,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滿意,就隻會使部下灰心喪氣,無從發揮團體精神,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和決策者。
4.注意對整體的把握
大家都知道,電影有個“蒙太奇”術語,其實它就是電影片斷的組接藝術。
因為電影都是一個一個分鏡頭拍出來的,不是按照劇本的先後次序拍的。
而是一個場地一個場地進行拍攝的,最後再根據劇本進行組接,這就是“蒙太奇”。
為什麼,有的電影人們不愛看呢?就是因為組接不好,沒有吸引力,整體藝術效果沒有發揮出來。
根據係統論的觀點看,需要從整體效益來找原因。
過去是導演挑演員,現在很多演員也在挑導演,為什麼呢?因為演員演得很好,很逼真很賣力氣,最後你導演組接得不合理,讓觀眾看了乏味。
這就有一個整體效益問題。
在法國藝術博物館裏有一個塑像,是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雕塑的巴爾紮克,這個雕塑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沒有手,叫無手巴爾紮克。
原來,就在最初羅丹雕像的巴爾紮克是一個全身塑像,在雕塑完後,他讓他的4個學生來評價,結果第一個學生看完後說:老師巴爾紮克的手雕得真好。
羅丹聽完後就很生氣。
後來,他又讓第二個學生進來看,第二個學生也認為手雕得最好,說老師你把巴爾紮克的手簡直都雕活了。
第三個、第四個學生也同樣評價手雕得最好。
羅丹聽完後二話沒說,一斧子就把手給砍了。
學生不明白,就問老師是什麼意思。
羅丹說:一個藝術品,如果它的某一部分假如對它的整體不發生好的烘托,不發生整體效應的話,這個藝術品就不是成功的藝術品。
這就是說,藝術要強調整體的神態。
同樣道理,在一個單位、一個公司,管人並不僅僅是對個別人的管理,而是係統的整體管理,需要管好每一個人。
如果僅僅管好個別人,而且他們也確實很出色,但大多數員工都不怎麼樣的話,那麼係統的整體功效還是不可能發揮出來,甚至還會造成係統的嚴重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