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管人智術(28)(1 / 3)

組織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良好的分工與協作,同心協力為組織的利益共同努力就是我們所要提倡的管理中的“團隊精神”。

一般來說,群體能增強人們的自我價值感,也就是說,加入一個群體,除了提供不同於圈外個體的地位之外,還增強了個體的自尊。

如果我們被一個受到高度好評的群體所接納,則會極大地增強我們的自尊。

這就好比聯想集團的員工和街上擺地灘的人,他們的心態是絕對不會一樣的。

人們喜歡與群體的其他成員定期進行相互交流。

這種工作中的相互作用是滿足他們歸屬需要的主要手段。

事實上,幾乎對所有的人來說,工作群體都相當有助於滿足人們的友誼和社會需要。

另外,在社會交往中,團隊成員也較占優勢,因為從人們的心理上總是覺得和你交往就意味著和你所在的整個團隊進行交往。

多功能團隊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它能使組織內(甚至組織之間)不同領域員工之間交換信息,激發新的觀點,解決麵臨的問題,協調複雜的項目。

當然,多功能團隊的管理不是管理野餐會,在其形成的早期階段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因為團隊成員需要學會處理複雜多樣的工作任務。

在成員之間,尤其是那些背景不同、經曆和觀點不同的成員之間,建立信任並能真正的合作也需要一定時間。

挑選合適的人員組成一個團隊是一門需要最好的技術和敏感性的藝術。

一般來說,要想有效運作,一個團隊需要3種不同技能類型的人。

第一,需要具有技術專長的成員。

第二,需要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正確決策的水平,能夠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並權衡這些建議,然後作出有效選擇的成員。

最後,團隊需要若幹善於聆聽、反饋、解決衝突及其他人際關係技能的成員。

如果一個團隊不具備以上3類成員,就不可能充分發揮其增效潛能。

對具備不同技能的人進行合理搭配是及其重要的。

但在團隊形成之初,並不需要以上3方麵的成員全部具備。

在必要時,一個或多個成員去學習團隊所缺乏的某種技能,從而使團隊充分發揮其潛能的事情並不少見。

優秀的團隊製造者常常細心地不斷鼓勵不同個體間地協同共事,以及他們間開放的交流和溝通,目的是為了激發個體差異的存在。

“我們尋找了一些有不同社會的和學科背景的人,並試圖將他們混雜在一起。

比如說在一群蝶喋不休的人中間,混入一些不善言語的人;在一群專攻軟件和質檢的工程師中,加入一些搞電子的人,那勢必將造成一種充滿活力,但又極其混亂和無序的氛圍。

他們讓雇員在這種混雜的群體中,以口頭或書麵的形式發表言論,這將有利於群體中相互尊重意識和團隊精神的營造。

為什麼目前各公司越來越多的根據團隊方式和不是個人方式進行工作設計,以及高效的工作團隊的各種有關特征。

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創造團結精神(集體精神)。

團隊的成員希望以要求相互之間的幫助和支持,以團隊方式開展工作,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合作並提高了員工的士氣。

我們可以看到,團隊規範在鼓勵其成員工作卓越的同時,還創造了一種增加工作滿意度的氛圍。

(2)使管理層有時間進行戰略性的思考。

采用團隊形式,尤其是自我管理工作團隊形式,使管理者可以脫身去做更多的戰略規劃。

當工作以個體為基礎設計時,管理者往往要花去大量時間監督他們的下屬和解決下屬出現的問題,他們成了“救火隊長”,而很少有時間進行戰略思考。

運用工作團隊,則能讓管理者把精力轉而主要集中在諸如長期發展計劃的重大的問題上來。

(3)提高決策速度。

把一些決策權下放給團隊,能使組織在作出決策方麵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團隊成員對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常常要比管理者知道得更多,並且離這些問題也更近。

因此,相比以個體為基礎的工作設計來說,采用團隊形式,決策常常更迅速得多。

(4)促進員工隊伍多元化。

由不同背景不同經曆的個人組成群體,看問題的廣度要比單一性質的群體更大。

同樣,由風格各異的個體組成的團隊所作出的決策,要比單個個體的決策更有創意。

高效團隊的特征:

(1)清晰的目標。

高效的團隊對於主要達到的目標有清楚的認識,並堅信這一目標包含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而且,這種目標的重要性還激勵著團隊成員把個人目標升華到群體目標中去。

在有效的團隊中,成員願意為團隊目標作出承諾,清楚地知道希望他們做什麼工作,以及他們怎樣共同工作最後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