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會叫被揭瘡疤的人寒心,旁人一定也不大舒服。
因為瘡疤人人會有,隻是大小不同。
見到同事濃血淋漓的瘡疤,隻要不是幸災樂禍的人,都會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覺。
“並不是我喜歡揭人瘡疤,而是他的態度實在太惡劣,一點悔過的意思都沒有。
我這才忍不住翻起舊帳來的。
”有的領導辯解說。
這並不是不能理解的。
如果有必要指責其態度時,隻要針對他的惡劣態度加以警戒即可。
每次針對一件事比較能收到好效果。
集中許多事時,目標分散了,被批評的人反而印象不深。
調查表明:凡是喜歡翻舊帳的領導,也喜歡把今天的事情向後拖延。
這種拖延的人,指責下屬也不幹脆。
他不能迅速解決問題,就會將各種問題、包括某人過去犯的錯誤累積起來,不知什麼時候又提出來,完全失去了時間性,這是很笨拙的做法。
企業中的各種事務都要有個完結,這很重要。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我們應該努力把現在的事情做好。
沒有“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把現在事拖到將來,那麼,在將來的日子裏,你就得不停地翻舊帳。
這是惡性循環,辦事越拖,舊帳越多,舊帳越多,辦事越拖。
領導要杜絕揭人瘡疤的行為,除了要知曉利害,學會自我控製外,還須養成及時處理問題的習慣。
不要把事情擱置起來,每個問題都適時解決,有了結論,以後也就不要再舊事重提,再翻老帳。
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
許多人常常隻因聽對方提起一件小事或對方多說一句話,便怒火中燒,爭執愈演愈烈。
夫妻吵架越來越激烈的原因,往往也是互揭對方的瘡疤。
例如一方口無遮攔地脫口說出:“你過去做了……”,此話一出口,情況便無法收拾了。
為什麼舊事重提會引起對方如此的反感和憤怒呢?其實不隻是夫婦之間,一般人亦然,事過境遷之後,總認為自己已得到對方的寬恕,相信對方必然將過去的事忘了,並從此信任對方。
所以,當對方重提舊事時,內心自然憤怒至極,認為原來他隻是裝作忘記,事實上他仍記掛在心!如此一來,不但從此不再相信對方,且可能因此而形同陌路。
此種心理也可運用在指揮下屬的情形中。
當上司對下屬說“你的毛病又犯了”,相信下屬必定感到相當反感。
須知上司如果經常重提往事,下屬必認為自己的上司就像“秘密警察”一樣。
從此以後,也許再也不願向上司傾訴自己的真正想法了。
雖然有很多現實的情況,必須以責備的方式來教導下屬,但請切記,絕對禁止再去揭舊的瘡疤。
(九)從容識人
古人曾經說過:對於善戰的將領,不應該根據他對弓箭的使用和對戰馬的駕馭來決定取舍;對於善於管理的宰相,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選定。
識人應拋棄表象,察其本質,知其所長,避其所短。
1.識人應察其精微
通過觀察去了解他人是一個良好途徑。
觀察法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對某個人的各種表現、待人接物等等方麵進行考查,得出綜合印象,再經過自己的分析加工,最後把握其本質特點。
這種方法是最易於實行的一種方法。
因為它既不需要觀察者去親自接觸其觀察的對象,也不需要有意安排或預先準備,隻需經常與其一起參加活動,能夠在各種場合中看到其表現就行了。
觀察法又分為橫向觀察與縱向觀察。
前者是說要觀察其在與各種人交往,遭遇各種事情時的態度、方式、風格、優點、弱點等;後者是說要有一段時間的觀察,比如1個月、2個月、半年、1年等。
因為僅通過一兩次的觀察,很難完整地了解一個人,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從動態的方麵去把握對象,才會形成完整的印象。
(1)脆弱之人:性情溫柔和善,平易近人,往往又愛多愁善感,缺乏剛陽果敢之氣,有優柔寡斷之嫌。
但這類人的優點和長處在於內心活動敏銳,感受深刻,若從事文學藝術事業或宗教慈善事業,往往有可能做出一定成就。
(2)狂躁之人:大多不滿現實,愛憤世嫉俗,對社會弊病總喜歡痛斥其不足,個人品性往往是耿介高傲,自成一格。
這類人有鑽勁,又聰明,肯發奮,持之以恒,終能有過人的成就。
曆史上如鄭板橋等人,就屬這一類。
但不可過於狂傲,失卻分寸。
(3)庸懶之人:大多有才可待,對世俗公認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範不以為然,滿不在乎,由此引發而為怠慢懶散,倨傲不恭。
這種人,心性坦誠而純真,呼朋引類,廣交天下名士。
如果某種事業或某項工作確實吸引了他們,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孜孜不倦勤勉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