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可能促使企業競爭力的下降。
即使責難也要讓人易於接受。
不久前,一位記者曾與一名教師交談,話題內容原本是有關醫生、護士等職業,後來話鋒一轉,談到了年輕人比較經得起責罵這一話題。
彼此頗有同感地認為:資深員工雖然不像年輕人那樣稀奇古怪,但是,由於他們過度的自信,反而經不住勸告。
的確,資深的人即使明知自己有錯,但是在自尊心的作祟下,當別人提出勸告時,反而惱羞成怒。
有時鬧起情緒來,不隻是不願學習,甚至對教導者提出種種反駁,如說“不用你說我也知道”,“你用不著刻意提起”等。
換句話說,他們為了保護自尊心,不但以保護自己的想法為優先,而且還漠視為多餘,全然失去資深員工的風範。
對上司來說,不妨先考慮對方的立場,給他麵子,如此反而可以收到效果。
對於尚未具備充分能力的年輕人,當然犯不著低聲下氣、畢恭畢敬地進行教導;在對資深人員提出忠告時,應以不傷害對方自尊心為前提,如此當不難誘發出其意願,使之發揮能力。
至於那些並不資深,但也稱得上識途老馬的下屬則不妨對他們表示:這麼做也許更好!即可使他們易於接受。
8.切忌傷人自尊
俗話說:“樹要皮,人要臉。
”所謂“臉”,就是人的自尊。
人如果沒有了自尊,那便無藥可救了。
沒有自尊的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失去的,一種是叫人給毀傷的。
對前一種人,領導者可做的努力或許很少,後一種情況,領導者要千萬注意。
不少人的自尊心恰是被領導者給毀傷的。
有些人由於工作能力較差,時常做不好事情,反而給領導添麻煩,於是每個單位都想將他調走,又沒有地方肯接納他。
有的領導便會說:“他要是能調走,我磕頭都來不及!”這種話是傷人自尊心的。
事實上,即使是在工作場合中被視為無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長處。
他或許看似低能,卻在某一方麵潛藏著特長;也許他很笨拙,卻也因此比別人更勤奮賣力。
偌大個單位,總該有適合他的工作可做,而不應對他抱嫌棄的態度。
有人本身並不低能,但因為做錯了事,也會引得某些領導說出傷人自尊心的話來。
比如:“你是什麼東西?你以為我不知道你的老底嗎?”或者說:“你這種家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種話一出口,不是叫人心灰意懶,就是引起大吵大鬧。
當領導的必須明白,自尊心是應該受到保護的。
不傷害人的自尊心,不僅是尊重人格,而且對搞好企業大有好處。
人有了自尊心,才會求上進,有上進心才會努力工作。
調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強的人,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會盡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後於人。
明智的領導要保護下屬的自尊心,要想方設法加強下屬的自尊心。
比如,注重禮貌,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自己與上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適當的褒獎,讓他們有榮譽感,等等。
自尊心受到毀傷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屬於局部的,就是說,被害者的自尊心並未完全失去,他還能感覺到自己受了傷害,這樣他就必然記住傷害他的人,對之產生反感、厭憎乃至仇恨。
如果這個人是他的領導的話,他要麼積極地謀劃調離本單位,要麼,便采取“不合作主義”。
隻要是你說的話,你下的指示,他都不會盡心盡力、甘心情願地完成。
這樣,怎麼可能把工作搞好呢?
另一類是全部的,就是說,被害者已經全然失去了自尊。
他甚至感覺不到什麼叫自尊心受傷害。
他自暴自棄,自甘下流,什麼汙七八糟的事都幹。
到頭來,他本人毀了,企業的工作必然也大受影響。
傷人自尊心是領導的大忌,在領導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要大加注意
9.不揭人老底
一般說來人們並不喜歡揭人瘡疤。
生來就喜歡揭人瘡疤的人是少數。
但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暴怒的時候,可就難說了。
尤其是領導者,因為人事材料在握,對別人的過去知道得一清二楚,怒從心頭起難免出口不遜,說些諸如“你不要以為過去的事情沒人知道”之類的話。
對於今天該指責的事項,引用過去的事例是不適當的。
隻有當過去的例子可以作為追究事理方麵原因的資料時,才可以把它拿出來。
如果牽扯到人的問題,感情的問題,那麼別人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都已經過去的事情了,現在還抓住不放,真太過份了。
在這種領導手下工作,隻怕是一輩子也不會有出頭之日了。
”
揭人瘡疤,除了讓人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憶外,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