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時候,我們樂觀、愉快,但是傷心憤怒的情緒也時常伴隨著我們。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我們早已習慣。有些時候,我們能控製它們,但有些時候,我們卻對它無可奈何。那麼,我們能學著去了解、去應對我們的情緒嗎?
曾經有兩個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滿目泥土,一個看到的是萬點星光。麵對同樣的遭遇,前者持一種悲觀失望的灰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了無生氣;而後者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紅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星光萬點、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而且,就現實的情形而言,悲觀失望者一時的呻吟與哀號,雖然能得到短暫的同情與憐憫,但最終的結果是別人的鄙夷與厭煩;而樂觀上進的人,經過長久的忍耐與奮爭,努力與開拓,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還有那飽含敬意的目光。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盡相同,但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風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先不要說生活怎樣對待你,而是應該問一問,你怎樣對待生活。
如果你對自己很有把握,充滿了自信,就會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緒,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任何事情。患得患失以及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都會影響到你的自我感覺,進而影響你得到成功的能力。然而,在個人奮鬥的曆程中,由於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我們就容易犯各種錯誤,所以,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對你是否能做最好的自己有重要的作用。
3.自信是取得成功的保障
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灑掃街道一般,首先應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濕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幹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
——西點著名校友、天才畫家詹姆斯·A·M·惠斯勒
西點培養的學員都有極強的個性魅力,這首先得宜於西點軍校對學員自信心方麵的培養。西點的政治輔導員柯列爾說:“自信來自於自我尊重,一個不自信的人,是看不到這個世界額絢爛色彩的,他們總是在關鍵的時候說服自己放棄目標和追求,而且,內心也變得狹隘起來,這個時候,訓練就變成了一種負擔!”
可見,不自信源於對自已不滿意。
對自己不滿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如果這種不滿影響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影響了你的形象和精神,那你就要注意了,它會成為了你不自信的根源。產生不自信的原因很多,無外乎客觀因素和主觀感受兩個方麵。
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條件的限製,比如學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職業環境對你的認同等等,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對自我的判斷,從而影響你的精神麵貌、工作能力,最終的結果是影響了上司對你的看法、與同事的關係以及你個人的升遷之路。
主觀感受是指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的判斷和我們對自身的評價,當然主要包括對工作能力、公關交往、外形氣質方麵的評價,這種評價來源於旁人對你的評價(其實這種點評傳到你耳朵裏的又有幾分正確呢),以及你拿自己與他人作比較(姑且不論這種比較是對的還是錯的。
對自己的不自信往往源於多年來的“積怨”,甚至是“童年陰影”,要將不自信轉化成自信,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立刻有所行動,積極地從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開始培養,定會有所改進,一點一滴地培養起自己的自信來。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下麵的幾項準備來做出一些改變,取得一些成效。
(1)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
把自己“硬件”擺出來,諸如學曆、工作年頭、取得的業績乃至身高、體重、著裝、皺紋拿出來評判一番,看看是否有其中的某項讓你信心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