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沒有什麼不可能(1)(1 / 3)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工程學家約翰·S·格林認為:“‘沒有不可能’隻存在於你的心中,隻要你能超越自己的心理極限,你會發現做什麼事情都會遊刃有餘。”“沒有什麼不可能”是西點軍校傳達個每一個西點學子的工作理念,也正是這一點成就了百年西點。

1.“不可能”不是障礙

“沒有辦法”或“不可能”使事情畫上句號,“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沒有辦法”或“不可能”對你沒有任何好處,請馬上刪除這樣的想法,“總有辦法”對你有好處,所以應把它加入到你的大腦中。

——西點軍校教官約翰·哈裏

西點軍校最著名的校訓之一就是“沒有什麼不可能”。這點對西點人在智慧、性格、紀律和毅力方麵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西點軍校教官麥康尼夫曾給學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一測試,原來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以達到它身體的400倍左右。

接下來他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嘭”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的高度。再一陣子以後呢,發現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天後,當他開始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跳。三天以後,他發現這隻跳蚤還在那裏跳。

一周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杯子裏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杯子了。

因此,教官麥康尼夫告誡學員:人很容易輕易地說“不可能”,有時候我們會不會也像那隻跳蚤一樣呢?年輕是時意氣風發,屢屢去嚐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後,他們便開始不是抱怨這個世界不公平,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千方百計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就像那隻跳蚤一樣,難道它不可能跳出那個杯子嗎?絕對不是,而是它早已在心中認定了自己不可能逾越。

我們不妨再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舉重項目之一的挺舉,有一種“500磅(約227公斤)瓶頸”的說法,也就是說,以人體的體力極限而言,500磅是很難超越的瓶頸。499磅的紀錄保持者巴雷裏,比賽時所用的杠鈴,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實際上超過了500磅。這個消息發布之後,世界上有六位舉重好手在一瞬間就舉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鈴。

有一位撐竿跳的選手,一直苦練都無法越過某一個高度。他失望地對教練說:“我實在是跳不過去。”

教練問:“你心裏在想什麼?”

他說:“我一衝到起跳線時,看到那個高度,就覺得我跳不過去。”

教練告訴他:“你一定可以跳過去。把你的心從竿上摔過去,你的身子也一定會跟著過去。”

他撐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躍過。

麥康尼夫說:“敢於打破不可能的常規,常常會使你絕處逢生。”的確如此,一個優秀的員工一定要敢於打破常規,千萬別被以前的“不可能”經驗所束縛,以至犯下經驗主義的錯誤。“不可能”是橫亙在你麵前的攔路虎,隻有不畏懼它,你才可能戰勝它。

2.決心的神奇力量

你自己下定的決心,比任何別的事情都重要。

——西點軍校前校長伊·L·本尼迪克特

西點學員反複被告知:“如果你已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事情就已成功一半……要時時記住,你自己下定的決心,比任何別的事情都重要。”

著名經營管理顧問考克斯是西點軍校1973年畢業的學員。為了說明不失誌就不會失敗,在他的巡回演講中,還經常講這樣一個故事:

麥考遜早有一個夢想——當一名作家。參軍後,他開始從事他的寫作。他不斷地寫,並向一些報刊雜誌投稿。服役期滿後,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作家的夙願,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用他的稿件,就連豆腐塊大小的作品也未能得到發表。他隻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寫作。他參加了一個作家聯盟,經常與他們交流經驗。最後,他寫完的第一部書稿奠定了他寫作生涯基礎。他吸引了兩萬多的講者,連許多大出版社也開始頻頻向他約稿。他對自己堅信不疑,這使他獲得了成功。

然而,麥考遜又接著經受了第二次考驗。因為要不停地創作再創作,他的身體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且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催眠鎮靜藥和刺激興奮性藥物。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對自己失去了控製能力。最後,他出現在監獄裏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須吃一百多片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