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著名學子格蘭特將軍,在談到什麼是自動自發時,有一句精辟的見解:“自動自發就是主動精神,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積極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自動自發不僅是一種執行力,也是對工作的一種積極態度,隻有自動自發,才可能完美出色。
1.建立使命感,尊重自己的工作
世界太過於繽紛,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尊,事實上,你首先要尊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我選擇了西門子,我把生命、榮譽都交給她了。——西點軍校43屆學員西門子執行副總裁威廉·H·霍夫塔
每個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學員,無不以自己的母校為榮。他們認為在那裏收獲了人生最美好的東西。而這份榮譽,來自於他們對母校的熱愛,無論以後從事的是何種工作,這份尊重和熱愛都貫徹其中。
工作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自動自發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成為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任何一家想競爭取勝的公司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能自動自發地工作,不懂得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推而廣之,一個國家如果想立於世界之林,也必須使其人民自覺而主動地完成工作。警察應該盡職盡責為民眾服務;行政官員應該勤奮思考並製訂和執行政策;議員代表應該勤於問政;隻有每個人做一行愛一行,才能被稱為和諧的社會。
然而,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無論到什麼地方,我們總是能發現許多投機取巧、逃避責任、尋找借口之人,他們不僅缺乏一種神聖使命感,而且缺乏對自動自發世俗意義的理解。
自動自發地工作表麵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
當我們能自動自發地去工作的時候,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工作起來懶懶散散,甚至讓人三催四請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隻給你的老板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你的一生。
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人,出現問題不是積極、主動地加以解決,而是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開脫責任,致使工作無績效,業務荒廢。事情一旦辦砸了,總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換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從而使自己的心理上得到暫時的平衡,但長此以往,人就會疏於努力,不再想方設法爭取成功,從而永遠隻能扮演打工者的角色。
一個人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個人人格。一個自動自發的人也許並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但至少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即使利用某種手段爬到一個高位,但往往被人視為人格低下,無形中給自己的成功之路設置了障礙。不勞而獲也許非常有誘惑力,但很快就會付出代價,他們會失去最寶貴的資產——名譽。
一個頗有才華的年輕人,卻工作散漫,缺乏自動自發的精神。報社急著要發稿,他卻摟著稿件回家睡大覺去了,影響整個報紙的出報時間。這種人永遠得不到尊重和提升。人們往往會尊敬那些能力中等但盡職盡責的人,而不會尊敬一個能力一等,但不能自動自發工作的人。
受人尊重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板多麼不器重你,隻要你能自動自發,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和勝利者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
一個對工作不夠自動自發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使命感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要知道,當你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快樂和使命感轉移給了他人。
有人問一位成功學家:“你覺得大學教育對於年輕人的將來是必要的嗎?”這位成功學家的回答發人深省。
“單單對經商而言不是必須的。商業更需要的是自動自發的精神。事實上,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教育意味著在他們應當培養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時,被父母送進了校園。進了大學就意味著開始了他一生中最愜意最快活的時光,當他走出校園時,年輕人正值生命的黃金時期,但此時此刻他們往往很難將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結果眼睜睜地看著成功機會從身邊溜走,真是很可惜啊。”
事實上,各行各業都需要全心全意、自動自發的員工,因為自動自發正是培養使命感的土壤,如果在你的工作中沒有了職責和理想,你的生活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羨慕的也好,都應該自動自發,求得不斷的進步。
即使你的環境困苦,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後你獲得的不僅有經濟上的寬裕,還會有人格上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