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秦時明月漢時關(2 / 3)

不過,一路行來,並沒有聽見殺聲震天,也沒有聽得見胡笳羯鼓,以及數萬乃至於數十萬隻鐵馬蹄連續槌地發出的轟鳴之聲。

看來!劉家軍和汲家軍雙方還是保持了基本冷靜的。

兩軍貿然撕拚一場的話,漁翁得利的就是司馬顒了。

姚哥越想越覺得這個亂世還真有意思!

各種對峙,各種虎視眈眈,各種不方便下毒手。

雖然聽不到戰鬥的聲音,心中略安,可是也不敢大意,鬼知道這個險惡要塞的附近,有沒有雙方分別設下的各種伏兵陷阱呢?

回頭向姚弋提問道,“潼關和鳳陵渡方向的動靜如何,我們的斥候有什麼消息傳回嗎?”

姚司馬答道,“劉皇帝帶著禦林軍,調集了幾乎全部船隻,正沿著渭河運兵過來。船運速度遲緩,一時來不及完成集結。汲家軍先到一步,已經搶占了潼關。可是,沒有得到鳳陵渡支撐的潼關,完全沒有守備的價值,估計汲家軍稍事阻擊之後,就會放棄此地。初步預計汲家軍的去向是硬闖三百裏桃穀,強攻函穀關。”

先秦時代的崤山之戰,也就是秦穆公敗給晉襄公的那一戰。大秦方麵包括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主帥在內,全軍盡數被晉兵先軫部隊所俘。這是史上第一次最經典的峽穀伏擊包圍戰經典,永載史冊。

此戰弄得來山西人很有麵子,陝西人很沒意思。

此刻,劉家軍是山西代表隊,姚家是陝西隊,汲桑石勒則是客場作戰的河北選手。

還真不知道這一次山西兵馬和河北兵馬會不會各自犯錯,反正,姚家軍是肯定不會犯錯的。身為大秦帝國的傳承者,對先祖們曾經的失誤,羌氐子弟最是爛熟於心,最不肯重蹈那個覆轍。

潼關直到函穀,又叫三百裏桃穀。潼關又叫桃林塞。函穀關又叫弘農郡。

東出函穀關,還有轘轅關、虎牢關。

一路上關隘重重,都是苻雄曾經說過的“著力點”,也即是大軍運動戰之中,必須不恤代價及時拿下的最重要戰術支撐點。

汲桑軍中有石勒,石勒身邊有圖澄,姚夏相信汲家軍不會犯傻,此刻應該是全力以赴奔襲河南境內的關鍵支撐點去了。

但是!姚夏仍然有個很大很大的疑問!

汲家軍不一定非得去走三百裏桃穀狹道,他們還可以沿著黃河南岸直奔弘農。他們想要拿下的支撐點,未必就是秦時函穀關,也可能是漢末三國新魏城。

在大秦獨抗六國那個年月,隻有崤函古道這一條路。這條古道在陝西這頭是潼關,在河南那頭是函穀關。一關在手,天下我有!魏公子無忌也就是信陵君曾經合五國之力,聯盟伐秦,扼函穀而鎖秦關,令大秦鬱悶了好長一段日子,被困關中無計可施。

所以此地又被稱為天下鎖鑰。

漢武帝的時代情況就改變了,黃河反複決堤,導致泥沙在沿岸淤積,淤出了一片平坦的通路,最適合騎兵運動。三百裏桃穀狹道已經成為很少有人去走的古道。

三國馬超跟曹操之間爆發的渭水潼關大戰,就在黃河南岸的河灘平原地形上展開。以致於曹軍一開始十分不利。

是許褚在黃河南岸的灘塗地形上,利用冬季的嚴寒,築起城塞,才成功逆轉了戰爭的形勢。

許褚?小葉子不高興了,蹦出來搗亂:“明明記得是夢梅先生出的主意啊!”

姚哥沒有甩她。“你那三國演義,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