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二:一位老師正興致勃勃地給他的學生談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滔滔不絕,忽然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道:“老師,你剛才說的不對。”那老師一怔,繼而臉色一變:“你給我坐下,有問題下課再談!”
鏡頭三:小王的老板正發泄著對他這幾天表現的不滿:“最近這幾天你怎麼老遲到?”“為什麼上班的時候心不在焉的?”“真是的,太不像話了,你看,連頭發都留這麼長!”
小王忍不住了,插了一句:“這是我的自由!”
“你什麼,你的自由,要自由就別到這兒來!”第二天小王就被解雇了。
生活中不缺乏上麵的鏡頭,那位男士,那位學生還有小王之所以把事情弄僵了,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好插話的時機,結果遭到別人的抱怨或憎恨。
說話除了要注意場合和對象外,還要把握好時機,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時候可插,什麼時候不可插,都不是隨隨便便的,說話如果不注意審時度勢,常常會把快到口的大魚趕跑。
說話要適時地“切入”話題,必須找到雙方共同關心的東西。
小李家的電話老是出現雜音,他幾次找當地電信局要求檢修一下線路。
電信局局長立即把正在看雜誌的小於找來,批評他的不是,並令其趕快隨小李到他家去檢修線路。
一路上,小於鎖著眉頭不吭一聲,小李靈機一動,問道:“你剛才看的是什麼雜誌?”
“《體育世界》。”
“哎呀,這雜誌我家訂了好幾年了,包你看個滿意。”
於是一路上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談得有滋有味,到小李家後,電話線很快檢修完畢,後來兩個人還成了好朋友。
小李適時地找到了共同關心的話題,使他倆原來緊張的氣氛很快消除了。
洗衣機用久了,功能減退了,妻子想再買個新的,丈夫不同意。
一天,丈夫對妻子說:“我昨天換的衣服洗完了沒有,我明天有重要會議,必須穿!”
妻子打開洗衣機,一看:“還轉著呢,第一道程序都沒完。”
“這個破洗衣機!”丈夫道。
“還是再買個新的吧。”妻子乘機趕緊插到。
“買一個吧。”丈夫欣然同意了。
一到商店,看中一台洗衣機,一問要幾千元。
“太貴了,以後再買吧!”丈夫說。
“衣服那麼多,又老換,急著穿怎麼辦?”妻子說。
這時服務小姐插入一句:“這台洗衣機雖貴點,但質量好,容積大,功率大,洗得又幹淨又快。”
“行,那就買一台吧。”丈夫終於同意了。
聰明的妻子能夠敏捷地捕捉住插話的時機,達到了目的。
在插話提意見或表示反對時,一定要先看準對方的心境,對方如果正激動興奮不已地陳述自己觀點時,你不要去打斷他插入自己的不同意見;如果對方正針對你發泄心中的不平之氣時,你要暫時忍耐一下,不要插話頂嘴。俗話說,出門看天色,說話看臉色,臉色是心情好壞的晴雨表,人心境好時,萬事皆樂,心境不佳時,舉事皆憂,插話或提反對意見時務必考慮這一點,等對方平靜下來,心平氣和、心情舒暢的時候去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達到自己的目的。
9.對別人感興趣,才能吸引他主動合作
在求人辦事過程中,情投意合的鋪墊,才能引發雙方合作的興趣。有些人始終隻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掛在嘴邊,這種人在生活中難以有真正的朋友,也得不到別人真正的幫助。
一個對周圍人的真誠感興趣的人,兩個月結交的朋友比另一個力求使周圍的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兩年結交的朋友還要多。
不過,我們知道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努力使別人對他感興趣,而他們自己對誰也沒表示過任何興趣。當然,這不會有什麼結果。他們對您和我都不感興趣。他們首先對他們自己感興趣。
紐約電話公司為調查人在通話中使用次數最多的是哪個詞,詳細調查了人們的通話。您猜對了。這個詞是人稱詞“我”。“我”字在500次電話通話中使用了3900次。“我”、“我”、“我”、“我”……在您看您與別人的合影照的時候,您首先看的是哪個人?
如果您認為人們對您感興趣,請您回答下麵這個問題:“假如您今天晚上去世,有幾個人來參加您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