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均遭到諸葛亮的怠慢,因為諸葛亮想以此考察劉備有無招賢納士的誠意和虛懷若穀的美德。當劉備心態專一、廉恭下士的品德深深打動了諸葛亮的心之後,這位隱居山野的“臥龍”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出山助他振興漢室。
上述兩則古代用人故事,從正反兩個方麵說明了攻心謀略在辦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心態正常的人,希望遇到一個怎樣的請求者呢?換句話說,他對請求者抱有哪些企望和要求呢?
根據心理調查資料分析,被請求者對請求者的企望和要求,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主要有以下四個層次的心理追求:
(1)追求安全——企望請求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整人,不害人,不栽贓陷害。
(2)追求溫暖——企望請求者能關心自己的疾苦,體諒自己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尊重自己起碼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3)追求信賴——希望請求者能夠充分了解自己,信賴自己,十分放心地讓自己去處理所委托的事情,甚至是一些極為重要的事,也能經常聽取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並能夠對自己說一些“知心話”。
(4)追求事業——希望請求者和自己情趣相投,思想一致,能夠為自己獲取事業上的成功,提供一些方便條件。
老練的求人辦事者,不僅對他人在四個層次上的共同心理追求了如指掌,而且還對他們在不同層次上的特殊心理追求知之甚細。針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被使用對象對自己抱有的各種心理追求,就能因人而異,投其所好,分別采取不同的攻心策略。
7.請將不如激將,正確應用激將法來為你辦事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在辦事過程中,正確運用巧言激將法,一定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巧言激將,一定要根據不同的交談對象,采用不同的激將方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猶如治病,對症下藥,才有療效。如把藥下錯了,或是於人無益,或是置人於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1.直激法
就是麵對麵直出直入地貶低對方,刺激他,羞辱他,激怒他,以達到使他“跳起來”的目的。
例如,某廠改革用人製度,決定對中層幹部張榜招賢。榜貼出後,大家都看著能力技術俱佳的技術員小李。然後,由於某種原因,小李正在猶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學的高材生嗎?大家巴望著你出息呢!沒想到,你連個車間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個窩囊廢!”
“我是窩囊廢?”話音未落小李就跳了起來,說:“我非幹出個樣兒不可!”他當場揭榜出任車間主任。
2.暗激法
這是有意識地褒揚第三者,暗中貶低對方,激發他壓倒、超過第三者的決定。
如三國時,諸葛亮為了抗曹來到江東,他知道孫權是不甘居人之下的人,於是,大談曹軍兵多勢大,說:“曹軍騎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有一百多萬呢!”
孫權大吃一驚,追問:“這裏有詐吧?”
諸葛亮一筆一筆算,最後,算出曹軍擁有一百五十多萬。他說:“我隻講100萬,是怕嚇倒了江東的人呀!”這句話的刺激性可謂不小,使孫權急忙問計:“那我是戰,還是不戰?”
諸葛亮見火候已到,說“如果東吳人力、物力能與曹操抗衡,那就戰;如果您認為敵不過,那就降!”
孫權的火立刻被激了起來,決定與曹軍決一死戰。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於它是通過“言外之意”、“旁敲側擊”的說法,委婉地傳遞刺激信息,人們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而有人在自己麵前有意誇耀第三者,顯然會對他起到一種暗示性刺激。
8.和人搞好關係是門藝術,一定要看準時機
現實生活的各種場合中都存在與人交往,請人辦事的情況。在與人套近乎時,常常要談論各種問題,插嘴也是套近乎的一種形式。好的插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適當的插話則使事情更糟。看下麵幾個鏡頭:
鏡頭一:兩位女孩子正在一個角落裏悄悄地說著什麼,一位男士不自覺地湊上去問道:“你們在說什麼呢?”結果遭到兩個女孩子的一句“討厭!”男士隻好悻悻地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