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能力是我們走上社會必須擁有的一項重要能力,交際是人與人的交往,心與心的交流,一個人的交際能力,直接決定他人生的成敗。

要想成功,就必須從現在起培養你的交際能力,因此,學習別人從成敗中總結出的經驗與教訓是極為有用的。

1.在交際中,要與交往為樂,這樣才有助於搞好人際關係

所謂與交往為樂,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自覺以善意的態度,友好的言行,著意營造和諧美好的交際氛圍,讓交際對象感到愉快歡樂,把交際活動引向深入。事實證明,與人為樂是聰明人的交際選擇。心理學認為,人際之間存在著一種互動、互惠的心理傾向。也就是說,你以什麼樣的言行態度對人,對方也會以同樣的言行態度對你。如果我們懂得與人為樂,以友好言行待人處事,那麼就會換取對方同樣的情感回報。

有些人似乎忽略了這個問題。他們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不是與人為樂,而是叫人厭煩。這些人從不考慮他人的情緒感受,往往我行我素,在有意無意之間,對他人使性子,拉臉子,挖苦譏諷,出言不遜,結果把交際氣氛搞得十分緊張,甚至不歡而散。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就成了不受歡迎的孤家寡人。這實在是可悲的事情。

看來,在人際交往中,提倡與人為樂並不是多餘的。為此,起碼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以微笑麵對他人

有些人不能與人為樂,並非有意而為,而是他們不懂得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這些人通常所處的家庭環境較好,生活一帆風順,沒有遇到過什麼坎坷,於是便以為離開誰都可以過,所以較少考慮自己行為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很少在如何為人處世的方法上動腦子。對於這些人來說,首先應從思想認識上解決問題。要懂得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平等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一個人本領再大也不能離開其他人而生存。你需要朋友,朋友也需要你。人們正是在這種相互聯係中生活,在相互幫助中發展。如果弄清了這一點,就會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當成一種追求,把友誼當成一筆可貴的財富,加倍珍惜它,把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看成是一種義務和責任,看成是人生的一大樂趣。這時,人們的思想必然變得豁達,境界變得高尚,在與人交往時,就能自覺把握自己的言行態度,以微笑麵對生活,努力追求與人為樂的言行效果。

2.以感激之心待人

能不能與人為樂,與人們的思維方法有關。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缺點,長處短處。如果我們看別人缺點問題多,盯住不放,就會產生厭惡之情,自己的言行必然流露出不滿和刺激;假如我們看人家的優點長處多,就會感到對方有一種吸引力,由衷地表現出親近感,言行就會表現得和善而友好。所以,要端正思想,學會全麵看人,尤其要多看看他人的長處、優點,多看看自己的差距不足。對於同事、朋友、家人則應多想想人家對自己的好處、幫助或恩惠。事實上,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大家在一起生活、工作,他人或多或少地都曾給過自己幫助,對自己都可能有過恩惠。我們多想想這種情分,念念不忘,感激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從內心覺得對方可敬可愛,自己的言行態度也就會變得友好和善起來。

2.消除不良的溝通習慣,你

必須用更好的方法替代

艾麗有個朋友不斷向她借東西,但從不歸還。艾麗鼓不起勇氣向她追討。她的解釋是:“如果我去追問她,就會傷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像艾麗這樣的人,往往為想讓別人讚美而犧牲了他們的自尊。他們簡直就不知道怎樣拒絕別人——而正因為這樣,他們吃虧不少。

但人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認為你也像艾麗一樣,那麼,你可以學會利用一些方法來表明你的感受和希望,保護你人格的完整和獲得別人的尊重。

第一個步驟是辨認並糾正一般消極的人所共有的不適當的溝通方式:

——不要給別人一個現成的托辭。

例如:“近來他天天遲到?選不過,你知道他不是一個早起的人,要那麼早就開始工作是很困難的。”如果你給了對方一個借口,他便會認為你可以容忍他的所作所為,從此他就會繼續遲到。同時他還認為你是個軟弱無能、不願貫徹意旨的人。

——提出合理要求時不要表示歉意。因為做完一件事之後表示的歉意,通常是心有內疚或憂慮的結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取消一個堅強的聲明,會使你喪失自尊。

——不要過分寬限你分派的任務。例如“我真的要在星期五看到那份報告,不過我可以等到下星期。假如事情順利的話,也許再遲一點也無妨。”去掉那些“假如”和“不過”之類的字眼吧。直截了當的聲明,既能防止誤解,又可以使報告更有可能及時交卷。

——不要把你的責任推給別人。例如“老板說你應該……”或是“你媽媽說你必須……”之類的說法,雖然可使自己不負責任,但卻使你變成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傳話者,假如你一開始就說“我要你做……”,人們就會把你看做是一個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