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探索職業生涯發展的條件(3)(3 / 3)

(三)職業價值觀

1.什麼是職業價值觀?

生涯大師舒伯認為,職業價值觀是個人追求的與工作有關的目標,即個人在從事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活動時所追求的工作特質或屬性,它是個體價值觀在職業問題上的體現。它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自覺性和堅定性的職業選擇的態度,它對職業目標和擇業動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每種職業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對職業意義的認識,對職業好壞有不同的評價和取向,這就是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決定了人們的職業期望,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的選擇,決定著人們就業後的工作態度和勞動績效水平,從而決定了人們的職業發展情況。哪個職業好?哪個崗位適合自己?從事某一項具體工作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職業價值觀的具體表現。

2.職業價值觀的類型

在職業心理學領域,金茲伯格等人認為,職業價值觀屬於人格的範疇,在職業選擇中起一種決定性作用。職業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職業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極其活躍、極不穩定的部分。職業價值觀屬於社會意識,它具有曆史性、社會性、個別差異性。職業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人們在選擇職業時,個人的擇業標準以及對具體職業的評價集中反映了他們的職業價值觀。

美國心理學家米爾頓·羅克奇(Milton Rokeach)將人的職業價值觀分為以下13種類型。

(1)利他主義:總是為他人著想,把直接為大眾的幸福和利益盡一份力作為自己的追求,別人也會因為你的行為而受惠頗多。

(2)審美主義:能不斷地追求美的東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3)智力刺激:不斷進行智力開發、動腦思考、學習和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

(4)成就動機:提升社會地位,得到社會認同;希望工作能受到他人的認可,對工作的完成和挑戰成功感到滿足。

(5)自主獨立:在工作中有彈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做,不受他人幹擾。

(6)社會地位:所從事的工作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從而使自己得到他人的重視和尊敬。

(7)權力控製:獲得對他人或某事的管理權,能指揮和調遣一定範圍內的人或事物。

(8)經濟報酬:獲得優厚的報酬,使自己有足夠的財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使生活過得較為富足。

(9)社會交往:能和各種人交往,建立比較廣泛的社會聯係和關係,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結識。

(10)安全穩定:希望不管自己能力怎樣,在工作中要有一個安穩的局麵,不會因為獎金、加薪、調動工作或領導訓斥等而經常提心吊膽、心煩意亂。

(11)輕鬆舒適:希望將工作作為一種消遣、休息或享受的形式,追求比較舒適、輕鬆、自由、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環境。

(12)人際關係:關心他人,與別人分享,協助別人解決問題;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數同事和領導人品好,相處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

(13)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內容經常變換,使工作和生活顯得豐富多彩,不單調枯燥。

3.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選擇

人的不同價值觀和類型,影響和決定著職業選擇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人們就業後的工作態度與勞動績效水平。人們隻有在職業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工作和生活才會因為獲得滿足而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如果你討厭刻板,把新鮮多變、自由獨立作為你最看重的價值觀,那麼你可能就不會太在意薪水的高低、工作地點、時間等。所以在考慮職業前景時,最終讓你作出職業決策、確定自己的目標職業的就是你的價值觀。

將職業價值觀作為人和職業之間進行匹配的基礎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一個了解自己職業價值觀的人,在擇業時會選擇與自己職業價值觀相匹配的職業,在職業性質和內容方麵,在勞動難度和強度方麵都能使自己得到滿足,自然會提高自己的職業滿意度;相反,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從事與自己職業價值觀相悖的職業的個體,就不容易在職業生活中感到滿足。職業價值觀支配個體的職業行為和職業態度,這些個體會感到職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都會被消極陰霾的情緒所籠罩,長此以往,幸福感水平也會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