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今天我們該怎麼活(4)(2 / 3)

你可以觀察一下,拖延症最嚴重的是些什麼人?多是做創造性勞動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編輯,求爺爺告奶奶,找作家去組稿。然後作家就給你拖,他們可不是按小時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長水遠,你都不知道他們會拖到什麼時候,因為他們在做創造性的勞動,一定要用機械化的勞動把它分解掉。

第二個心得,叫“讓種子飛一會兒”。我還記得高考的前一天,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一個高考關於語文考試的技法。他說,你們拿到語文卷子之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做題,先翻到最後一頁,看作文題,看懂了就擱下,然後從第一道題開始做。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這個時候你在做前麵的題,沒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為你看過這個作文題,所以這篇作文的構思,已經在你的心裏開始生長、發芽,“飛了一會兒”了。當你把前麵的題全部做完,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你不知不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構思,這是一個很節省時間的方法。

我對付自己的拖延症,現在也用這個方法。就是不管這件事我多不情願去幹,我會強迫自己先幹一件事:先把這事了解一下,然後才把它擱下。雖然我之後在搞東搞西,但是我知道那個種子在生長。所以一旦時間來不及了,我必須要開始幹的時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幹完。

第三個方法其實特別簡單,既然你認識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個最大的共性:當你麵對的是一個人的任務時就會拖延,而在群體壓力下,拖延症會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國社會有一個現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窮人。不是說窮人就一定是人窮誌短,而是富人在社群裏麵是有壓力的,因為胖就意味著你意誌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裏就不好混。這種群體壓力會對人的行為構成很大的反製效果。

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會采取一種辦法,那就是開會。我會請一些人來,介紹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後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覺得羅胖很謙善,其實不是,我就是找幾個人看著我,然後當著別人的麵,你會發現你另外一個心理機製開始啟動了,就是虛榮心。當著大夥兒的麵,你總不好表現出你很懶吧,然後你就會用虛榮心頂著一口氣,把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幹掉。

拖延症背後的龐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這件事還沒完。我真正想告訴你的是,也許拖延症真的沒有辦法治,因為我們的敵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個比自己還要恐怖得多的東西。

拖延症背後那個我們真正要麵對的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呢?是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

減肥為什麼難?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年的進化曆程構成的。我們現在一日三餐,每頓都是大魚大肉,堆積的脂肪肯定超過了所需的量。但是,因為我們進入文明社會,能吃飽肚子還沒多少天,我們的生理構造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所以,我們看到東西還是想吃,吃了就會轉化成脂肪,然後堆在身上,以應不時之需。

拖延症也是這個道理。人類有一種底層的心理結構,就是我們更看重當下的價值。你想,作為一個原始人,一個進化中的猿猴,逮著一個東西,怎麼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長夢多啊。所以,我們對當下的價值評估就更高,對未來的價值評估偏低,能懶一會兒就懶一會兒,把當下這種爽的感覺先享受了再說,至於未來,一會兒再說。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類的底層心理結構。自古以來都有拖延症,比如說大才子龐統,張飛去見他的時候,他桌上堆著一堆案卷尚未處理。張飛來了之後,他說好,現在我處理給你看,一個上午就把事情做完了。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現代社會加重了人的拖延症

拖延症之所以會成為當下一個重要的社會話題,就是因為我們現代的工業社會確實加重了人的拖延症,以及它的危害。

為什麼說加重了呢?有這麼幾個機理。第一,現代社會,一個人從目的到手段的距離變得更遠了。原始人的時候,基本就是不做不食,這一天他幹活了,出去捕獵了,他就有得吃;他不出去捕獵,他就沒得吃,手段和目的之間非常近。可是現代社會不是這樣的。

有一個典型的段子,一個富翁到海灘上看見一個漁民說:“你怎麼這麼懶,躺在這兒曬太陽,你應該去幹活啊。”漁民說:“我幹嗎要去幹活掙錢啊?”富翁說:“掙了錢,你就可以什麼都不幹,躺在那兒曬太陽了。”漁民說:“我現在不就在這兒曬太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