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這就是現代社會,從手段到目的的過程變得非常複雜,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得到,所以釀造了拖延症。
第二個原因,現代社會的很多目的是被強加的,很多人拖延的事情,都是寫方案或者寫報告。你願意寫那個方案嗎?你願意寫那個總結報告嗎?不是沒辦法嘛,這是公司的要求,是客戶的單子,你不能拖。而你從本能上是不願意去做的,人都有這個心理機製。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老大爺,家裏有一塊草坪,一群小孩經常在那兒踢球,把草坪弄得亂七八糟。老大爺怎麼說,他們都不聽,他就想了一個招。一天,他就跟那幫小孩說:“我很寂寞,你們天天來踢球給我看,我表示非常讚賞。這樣吧,你們每次來踢球,我就給你們一塊錢作為獎賞,但你們每天都來,好不好?”孩子們很高興地答應了。
過了幾天,老大爺說:“我現在窮了,隻能給你們五毛錢了。”孩子們也很高興,五毛就五毛。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大爺說:“這五毛錢我也給不起了,我要破產了。”孩子們說:“五毛錢都不給,我們才不踢給你看呢!”他們就走了,從此再也不來了。這就是老大爺用的招,達到了孩子們不再來踢球的目的。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哪怕一個人愛幹一件事,隻要他感受到這件事上麵有一點點被強加的目的性,他就傾向於躲避這個任務。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
第三個特征,就是現代社會因為大眾傳播的普及,每個人都一腦子觀念,都是電視、報紙以及各種媒體塞給我們的,我們腦子當中有很多關於“正確”的想象。其實拖延症大多來自於不適當的想象,比方說我們想買本書,為什麼買呢?因為我們在下單購買的時候,一瞬間腦子裏會出現一個畫麵: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我們就會口若懸河,這本書裏所有有趣的東西就會成為我們的知識;然後我們跟美女在講這些知識的時候,她們就會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就會很爽。一瞬間,我們就會點亮一個大畫麵,然後就下單了,但買回家也不會看。這就是拖延症的來曆。
換句話說,我剛才總結的三點就是:第一,目的和手段之間相隔得很遠;第二,目的是別人強加的;第三,目的是想象出來的。
當一個人追逐一個如此虛無縹緲的目的的時候,他為什麼不拖延呢?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機理會加重拖延症,讓拖延症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症結的原因。
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曆程送你的禮物
接下來,我們就嚐試著解決一下問題。第一,我認為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會解決。說白了,就是現代性造就的問題,將要靠現代性本身的解體來解決。
我曾經講過,我們正在迎來一個興趣社會,每一個人可以基於自由意誌,去追逐自己感興趣的事業。如果這個預言成真的話,拖延症的問題會不會得到一些緩解?每個人都做著自己愛幹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拖延了。至少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小孩拖延著不去玩,拖延著不去打遊戲,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體的更加貼近,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可是這要等很多年,我們現在天天被拖延症所害,應該怎麼辦?依我說,你別著急,這就是人生境界提升的過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他覺得一個小時就很長。你說現在不許看電視,一個小時後才能看,他會覺得等得太長了。十幾歲、二十歲的人,他的時間概念是什麼?心愛的姑娘一天沒見著了,百爪撓心。三四十歲的人,他規劃人生的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的,這一年怎麼過,那一年怎麼過。過了50歲,他往往就開始用1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思考人生了。
說白了,對於現在價值和未來價值,就是跨越時間的價值調度、匹配、平衡,所有這些事情是要靠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人格的成熟,隻能靠時間去耗、去磨。
在這裏,我也可以交代一下,我為什麼要做《羅輯思維》這件事。正是因為這一年我40歲了。40歲的人會有一種感覺,我站在了人生的中間這個點上,人生若按80年計算,40歲正好在中間。40歲很值錢,因為我是屌絲逆襲,是彎腰上山,山頂在前麵,隻要往山頂奔就可以了,總是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好的社會聲譽,覺得人生是無窮無盡的,前麵有的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