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是世界上最體麵的生活方式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世界前幾位了。可是你不覺得,中國到現在也沒有一套讓商人們能夠挺直腰板、理直氣壯為自己說話的價值觀嗎?很多商人都覺得,我掙錢好像虧待了誰。
掙錢是世界上最體麵的生活方式。
所以為什麼我們有信心,要賣這本書,除了掙錢之外,《富蘭克林傳》值得所有的中國年輕人買回家讀。尤其是那些長者,我建議你們真的要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年輕人。在他們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讀一讀這樣的書。這本書非常好讀,全是段子,各種各樣的小故事。而且讀完之後,我覺得三觀會多少正一點兒。
我們的年輕人在一些長輩的引導下,愛講一些大道理:“我有愛國情懷,我為了釣魚島可以和日本人拚了!”但是他們不勤奮工作,卻在家裏啃老,你覺得他的人生有什麼光明麵可言嗎?
讀完了富蘭克林這本傳記之後,我深深地感到,他不僅僅應該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年輕人的榜樣,也應該成為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一個在市場經濟中艱難實踐了30多年的國度的年輕人的榜樣。
和富蘭克林的一生相對照,我覺得有四個目標,我們是那樣的相似。雖然我未必做得到,但是我心向往之。
第一個目標,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一走一過,有多少時間?我們不應該奮力地推開那些蒙昧之牆,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寬闊,對陌生的知識充滿好奇嗎?不管我們知道的是對還是錯,至少我們應該做到,我們不忽悠別人,但也絕對不能讓別人把我們當傻子忽悠了。這就是好奇心的好處。
第二個目標,多掙錢,正當地多掙錢,讓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過更好的生活,有能力去幫助自己的朋友。
第三,用有趣的方式獲得自己的社交生活,並且在朋友中,在幫助過自己的人中贏得尊重。
第四,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勤勉地去做一些最具體的事情。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當的財富,贏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體、最實在的事情,而且勤奮地去做,而不去空談大道理。這就是我認為的最有尊嚴的生活。
2.大家都有拖延症
拖延症三大要素
話說蔣經國先生臨終的時候,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了,旁邊的副官們就問:“老先生,你的接班人還沒有定呢,你得趕緊定,不能再拖了呀。”
老先生說:“還得拖一會兒,你等會兒……”然後就咽氣了。旁邊的人就說:“哦,原來老先生指定的是李登輝。”他們把“你等會兒”聽成了“李登輝”。
這個笑話比較冷,不好笑,但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就是拖延症。
有一本書上說,拖延症患者占總人口的70%~80%,這就是胡說八道。據我看,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
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有一本書買回家後,到現在塑封都沒拆,還擱在書櫥裏?如果有,這就是拖延症的症狀。
什麼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該幹,但是你就是拖著不幹,而拖著不幹的同時,心中還有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條湊齊了,就叫拖延症。
很多人說拖延症不是懶。對,確實不是懶,如果單純是懶,那就僅僅會拖拉,而沒有負罪感和內疚感,就叫沒心沒肺、沒皮沒臉,就是懶漢一條,我們不跟這種人談什麼拖延症。
拖延症是明知要幹,但就是沒有辦法讓自己開始幹。
我看過一個段子,說有一個人,某天晚上終於要開始做創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開了電腦,想想這個工作這麼重要,決定要先調適好心態。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隻雞爪,接著吃了三個巧克力派,身體調整得不錯,但是心情還沒調適好。於是,他又洗了一個澡,洗完之後擦了一遍爽膚水,又擦了三遍爽膚露。他又覺得這個氛圍還不太對,便給自己泡了一壺香香的菊花茶。終於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後,他看著那個打開的word文檔,睡著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不能治愈的
怎麼跟拖延症做鬥爭呢?我瀏覽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覺得都不靠譜,發現它們就一個宗旨:隻要你說有病,我們就敢說能治。
方法是什麼呢?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基本上結構都是這樣的:首先嚇唬你,告訴你拖延症有多大的危害;然後告訴你拖延症分幾種,拖延症的病因是什麼,一通雲山霧罩;最後應該落實到怎麼治療上了。這時,樂子就來了,一堆不靠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