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富蘭克林那個長長的發明名單裏,簡直就是一地雞毛,非常之細碎。除了前麵講到的避雷針、安樂椅,改造了個爐子,發明了導尿管,他還是全世界牙科大夫公認的祖師爺,還發明了農業用的那種顆粒化的肥料,甚至改造了紙幣的防偽技術。
因為他特別熱愛植物學,有一次看植物學圖譜的時候發現,植物的葉子裏麵的花紋很有意思,所以他就把類似葉脈的花紋印在了紙鈔上,提高了紙鈔的防偽技術。這就是100美元上麵要印他頭像的原因。除了他的曆史地位特別崇高之外,還因為他是印刷美元的第一代印刷廠老板。
富蘭克林就是這麼一個好奇心爆棚的人。
不認死理,隻認利益
作為一個商人,富蘭克林性格中的第三個特點,就是他沒有終極目標,隻忙著算賬。算賬可以說是商人根深蒂固的習慣。
《富蘭克林傳》裏講了幾件小事,在今天聽起來好像富蘭克林道德上有值得挑剔的地方,但是對於一個商人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能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變成錙銖必較的生意。
比如說,他25歲結的婚,結婚之前,他曾全世界地尋摸媳婦。他的一個朋友,也是他的房東,就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紹給了他。他一看這個姑娘還不錯,但結婚也是個買賣,所以他就提出來:你要想嫁給我,得有陪嫁。也不多,100英鎊。
在當時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人家姑娘拿不出來,他就跟姑娘的家人商量,要不把你們家的房子抵押了吧,這樣就可以湊得出100英鎊了。最後當然鬧翻了,這是他第一次找媳婦的經曆。
他後來的老婆黛博拉其實是他的舊情人。那時候,黛博拉的老公剛好死了,他就想把她給娶回家,但是其中的利益關係他算不清,所以又拿出一張紙來,用“功過格”的形式,把娶這個女人的好處、壞處都列出來,然後做數學題。原則就是,一個好處和一個壞處,如果差不多,兩個都刪掉,最後看哪列剩得多些,以此來決定娶或不娶。看,他在婚姻大事上都是用這種商人般的計算來對待的。
一個人怎麼能這麼市儈呢?要知道,算賬這個習慣在某些場合也是好事,因為他不認死理,隻認利益。
《富蘭克林傳》中還講了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堪稱少年才俊,他起草著名的《獨立宣言》的時候,隻有33歲。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把歐洲大陸的很多政治著作都記得滾瓜爛熟了。
傑斐遜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覺得自己人微言輕,不太好意思,正好富蘭克林也住在費城,跟他家就隔一個街區,所以就哆哆嗦嗦上門請教:“老人家,要不你來執筆起草這份文件?”富蘭克林說:“不行,我是個商人,我幹不了這種宏觀架構的事,還是你來吧,你年輕。”
傑斐遜回家之後就筆走龍蛇,把這篇著名的文章給起草好了,然後送上門讓老先生給改一改。富蘭克林好歹也算是個作家,也不好意思不改,拿起筆找了半天,也沒找出幾處需要改的地方,也就改了一處算是比較重要的,就是開頭第一句話,也是《獨立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話。
傑斐遜的原稿裏麵寫的是:“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神聖的,無可辯駁的。”富蘭克林一看,太囉唆,就把倆形容詞給刪掉了,改成“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這句話在美國曆史上非常著名。
這一老一少把文件起草好,就送交了大陸會議去討論。你想,其他殖民地來的人,誰認得他們倆是誰?所以開會的時候就各種爭論,把原始的起草文件做了大段的刪改。
當時,傑斐遜年輕氣盛,就坐在那兒生悶氣。富蘭克林老爺子就說:“我給你講個段子好不好?”他這一輩子就這樣,段子張嘴就來。
我年輕的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個做帽子的商人,叫湯普遜。有一天,湯普遜做了一個廣告牌出來,上麵寫著:“湯普遜,帽商,製作並現金出售帽子。”旁邊還畫了一頂帽子。然後讓自己的朋友來指點。
第一個朋友說,你不就是做帽子的嘛,寫什麼“帽商”,把這倆字摳掉吧。
第二個朋友說,誰關心這帽子是誰製作的?把“製作”這倆字也摳掉吧。
還有個朋友說,什麼“現金出售”,你從來也不賒賬嘛,我們這兒也沒這傳統,這倆字也應該摳掉。“出售”這倆字也多餘,肯定不會白給嘛。
最後,大家居然認為“帽子”這個詞也是多餘的。你不是已經畫了一頂帽子嗎?所以,這個廣告最後就變成了三個字“湯普遜”,旁邊畫了一頂帽子。這是最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