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奸商又何妨
在《富蘭克林傳》這本書裏,我們真的能看到,富蘭克林身上有很多奸商的特征。比如說,富蘭克林十幾歲的時候,正值近代新聞業在英國興起,他一看這玩意兒也不難,就跟哥哥辦了一份報紙,叫《新英格蘭報》。
可是內容從哪兒來呢?那個時候也沒有記者,他就自己寫文章。可是他不能直接署名,就偽裝成一個名叫杜古德的鄉村老寡婦,經常給報紙投稿。
那寫了點什麼呢?這老寡婦說,我年輕的時候戀愛得多麼熱鬧,我們村的牧師怎麼追求我,村裏最近有什麼熱鬧事,等等。這些內容文風幽默、平實,對話也比較小清新,所以讀者還挺喜歡的。為什麼馬克·吐溫說“我的文筆要拜富蘭克林為師”?就是這個原因。
後來,他的報紙辦得越來越大,不滿足於在老家辦了,他就跑到費城去辦。費城當時是個大城市,他有兩個競爭對手,我們就稱其為一號對手、二號對手。富蘭克林的策略是,先匿名跑到一號對手的報紙上去罵二號對手。一號的老板肯定歡迎啊,反正是罵對手嘛。富蘭克林也真挺會罵的,居然把二號對手給罵破產了,最後不得不把報館賣給了他。
於是,富蘭克林就擁有了第二家報館,接著就要反過來罵一號對手了。他罵得很巧妙——他開設了在世界新聞史上也算是首創的一個專欄,叫讀者來信。讀者來信其實就是他自個兒編的,杜撰了一個人名,經常給富蘭克林辦的報紙挑錯。富蘭克林立馬溫和、謙遜地承認錯誤,說我們這個單詞確實拚錯了,我們工作不認真,我們向你道歉,等等。然後這個讀者又來信了,說你看那個一號報紙的老板,就死不認錯,是一個極端不尊重讀者的人。他就用這種手段,一來二去,也把一號對手給罵垮了。
這就坐定了他是一個奸商。但是請注意,任何在曆史上留下大名、受人尊敬的人,雖然有為人不齒的一麵,可是也一定有其光明的一麵。
商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兒
在《富蘭克林傳》這本書裏,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商人共有的光明特質。
第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端嚴格,自己也非常勤勉。這是我的很多商人朋友共有的一個特征。因為做生意嘛,過眼之處到處都是商機、都是錢,你要不使勁去撿,怎麼能夠發家致富呢?
中國古代的很多士大夫有一個修身的方法,叫“功過格”,就是拿出一張紙,畫兩列格子,左邊記功,右邊記過。這可不是事實上的功過,起心動念都要算,看見一個乞丐心生憐憫,這也叫功;看見一個姑娘,想打人家主意,這也叫過。每天就這樣苛求自己,以求得道德上的一點點進步。
富蘭克林無師自通,也用了中國士大夫的這一招。不過他的“功過格”搞得特別複雜,橫的一列7個格,為一周7天設定的;豎的一列有12個格,寫了12種他特別認可的品德,比如誠實、正直、意誌堅定、幹淨整潔等。這裏麵可沒有什麼愛國主義那一套,隻是他認為一個紳士、一個好的商人應該擁有的品格。每天,他覺得這件事做得不對,就在裏麵畫一個小點,積累一周下來再檢查自己到底犯了多少錯誤。他還經常拿著自己這一周的成績到處嘚瑟,給朋友們看——你看我這一周幾乎沒有什麼黑點,這一周我對自己特別滿意。
他在做生意的時候也特別勤勉,甚至勤勉到了讓周圍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程度。比如說,富蘭克林的一個鄰居曾經在一份文件裏講過,說每天早上他起床的時候,富蘭克林先生已經在工作了;他下班之後去俱樂部玩完回家的時候,他還在那兒工作。
《富蘭克林傳》裏還記載了一件事。當時,還沒有發明鉛字,還在用活字排版,富蘭克林就要求自己,每天要在印刷廠排好版才能下班。有一次他臨下班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排好的版全部給打碎了,怎麼辦?第二天再幹就來不及了,他連夜又重新排了一遍。
在富蘭克林一生的事業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勤勤懇懇的影子。有人可能會說,為了自己發財這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讓我們再來看看他性格中的第二個光明特質,就是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心。
這也是我所有商人朋友共有的一個特征。我在各個商學院、各種商業演講場合,看到的黑壓壓的人群,裏麵基本都是小生意人。他們對未來世界、對不確定的那個世界充滿了旺盛的好奇心,因為他們知道後麵都是錢嘛。
富蘭克林也一樣。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科學史上,富蘭克林這個人好像有其地位,但他又不是大科學家,因為他對科學的終極真理沒有什麼興趣,他隻是從自己的生活出發,看見一個事物就手癢,就想上去改造它一下;看見一個自己不明白的東西,就想問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