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現在喜歡用的微信,各家都想分得一杯羹,網易做了易信,阿裏做了來往,有機會嗎?不能說完全沒機會,但是機會確實很小。不是說這個產品不好,也許比微信還好,但是對不起,你來遲了。
凱文·凱利講過,互聯網技術通常分三個期:第一個期叫前標準期,第二個期叫流動期,第三個期叫嵌入期。一種技術標準剛開始的時候,四國奮戰、列國爭雄都可以,各種各樣的係統、標準都可以出來。但是到了嵌入期,隻能有一家,剩下的全部出局,非常殘酷。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說電腦鍵盤,最左邊上麵,是Q,W,E,R,T,Y這麼排的,叫Qwerty鍵盤。為什麼這麼排列呢?沒道理。也許有人會告訴你,這最符合人體工程力學。扯淡,真實原因就是老式打字機怕鋼絲纏繞,所以把常用到的字母在鍵盤上給分開了。後來技術改進了,沒有這個問題了,但是鍵盤本身的排列格局已經定下來了。
後來很多人試圖給出一種更優化、更符合人類輸入習慣的字母排列方法,但是都沒有成功,這種最不合理或者說最沒有道理的鍵盤排列方式,就這樣定下來了,不會再改了。
再比如說,火箭推進器的大小是由兩匹馬的屁股決定的,為什麼?這也是一個嵌入的道理。最早英國人的馬車車輪的寬度,是由兩匹馬的屁股決定的。後來英國人修鐵路,是按照這個車輪的寬度定下來的。後來用火車鐵軌運送火箭推進器,也隻能那麼寬,最終兩匹馬的屁股決定了火箭推進器的寬度。
人類社會大量存在這種現象,基礎設施一旦嵌入到每一個人的習慣之後,如果它沒有大的害處,即使它不是最優的,我們也沒有顛覆它的機會了。這就是巨頭永遠是巨頭,你再也沒有機會把它拉下馬來的原因。
小公司的成長之路
凱文·凱利講過一句話:什麼是機會?隻有能夠生出新機會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
這話聽著有點繞,什麼意思?就是當一個機會能夠產生新的嫁接的可能的時候,這個機會本身才能是真機會,否則就是假的。比方說,美國人曾經流行一種寵物石頭,賣掉了好幾百萬個。但是凱文·凱利說,這叫什麼機會?這陣風過去就沒有了,它上麵不可能產生新機會。
但是互聯網的很多機會就是機會,比如說電子郵箱,很多人發現這個東西好,可以免費做廣告,於是電子郵箱就產生了新機會。
廣告多了變成了垃圾郵件,有的公司就會琢磨,我可以開發反垃圾郵件軟件啊。於是,垃圾郵件上麵又出現了新機會。
正如《羅輯思維》第一集開播的時候,為什麼我們那麼熱情地求著網易雲筆記成為我們的第一個讚助商?我們不是貪圖這一筆讚助費,而是因為它是一個開放性的機會。當它成為我們的讚助商之後,各位網友可以在網易雲筆記裏給我們投稿,我們成為你們投稿、展示自己思想、存儲自己資料的機會,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機會。
如果15年前的馬化騰看不慣微軟獨霸操作係統,也來搞一套QQOS,你覺得今天還會有騰訊,還能有馬化騰的今天嗎?馬化騰一定是先接受那個操作係統,而不是去謾罵那個叫微軟的壟斷性公司,所以才會有15年之後騰訊這一棵大樹。
機會永遠生長在上一個機會的上麵,就像一個生活在唐代以後的人非得也要作詩,你作什麼詩啊?人家唐代人把詩都寫完了,如果你是宋代人,你就填詞嘛;宋代過了,你就寫曲嘛;到了明清,你就寫小說,跟著曹雪芹混嘛。你若在中國當代,連小說也沒得寫了,那就寫段子嘛。一代有一代之體,你得找到屬於你這一代的機會。這才是小公司的成長之路。
小公司的兩種活法
公司會成長成什麼樣呢?按照羅胖的主張,有兩種模式你可以選,或者可以嫁接:一種叫作蟑螂式,一種叫作犀牛鳥式。
什麼叫蟑螂式?就是又小,生得又多,還跑得快。比如說淘寶店家,它很小,不會跟巨頭們產生競爭,所以巨頭們也看不上它。很多做得很好的淘寶店就是抓住了這種機會,它掉頭快。
蟑螂這種生物,你可千萬不要小看,它在進化史當中,可是老爺爺輩的生物,很多災難都沒有淘汰掉它。蚊子我們拿手就可以抓,蒼蠅可以拿拍子打,可是人類從來沒有發明出一種可以撂倒小強的工具,隻能給它喂藥,因為它跑得快啊。
什麼叫犀牛鳥式?犀牛皮糙肉厚,但它的皮和皮之間的褶皺是非常嫩的,很多蚊蟲就上去叮咬。犀牛就特別需要一批犀牛鳥圍繞著它,幫它吃掉這些蚊蟲。所以犀牛鳥和犀牛就構成了一種非常好的生態,準確地講其實就是寄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