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互聯網進化論(6)(3 / 3)

劉鋒老師在《互聯網進化論》這本書裏,就提出了互聯網進化的九個規律,其中第一個規律就是連接規律。他說人類的進步就是其若幹運動和感覺器官不斷延長和連接的曆史,未來人類與互聯網的連接將會更加緊密,這就是進化的方向。換句話說,所有互聯網商業要判斷自己有沒有未來,就是看你是促進了連接,還是阻礙了連接。

舉個例子講,三星手機Note3推出了一種智能手表。智能可穿戴設備現在很熱門,科技界的人天天都在討論這個話題。可是什麼智能穿戴設備會有未來呢?Apple Watch(一般稱i Watch)手表會不會有未來呢?如果僅從互聯網進化論來推論,它沒有未來,為什麼?因為它阻礙了連接,它的屏幕太小。也許剛開始很時髦,很多人會買。但是由於更小的屏幕阻礙了連接,所以它會被進化的洪流淘汰掉。

而另一種可穿戴設備——穀歌開發的Google Glass(智能眼鏡)就非常有前景,因為它把屏幕放大到了足夠大,可以覆蓋人的整個視野,加速了連接,讓連接的成本更低、連接的通道更寬。這就是我對這兩個產品的商業前景的判斷。

有人說雷軍創辦小米,有過三次變卦,都是關於小米手機的屏幕。小米剛推出來的時候,是4英寸屏,雷軍解釋說,東方人手小,西方人手大,4英寸最好。小米手機第二代的時候,卻變成了4.3英寸,雷軍解釋說,4.3英寸是我們測算之後最合適的尺寸,再大就不好了。小米三代的屏幕達到了5英寸,說明此前雷軍講的都是牽強附會。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現階段人們是通過屏幕駁進互聯網的,所以更大的屏幕就意味著更快、更低成本的連接。我自己就有一個體會,iPhone6沒出來之前,我一直都用蘋果手機,可是當我用了一次5.5英寸大屏的三星的Note2手機之後,我發現我再也退不回去了。我仍然覺得iOS係統真好用,但我真的接受不了小屏幕了,我已經習慣了通過一個大的屏幕和互聯網連接。這不僅是我個人的體會,很多朋友也這麼說,可見連接這事有多重要。

知識精英們不要一天到晚嘲笑互聯網,不把你們所掌握的寶貴的知識資源放到網上供人們連接。你們不要再抱殘守缺,守著你們那個精英的頭銜嘲笑互聯網了,人類是堅定地要走連接的道路的。所以,互聯網進化論其實也可以指導我們的具體行為。

終極的連接,就是隱私的完全喪失

第三個推論就更有意思了,關於信用問題。互聯網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隱私。我記得20世紀流傳著一句話:在互聯網上,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一條狗。這幾乎成為互聯網的公眾形象了,互聯網不安全,對方是殺人越貨的盜匪還是一個醜八怪,你都不知道,怎麼信任互聯網呢?所以互聯網不靠譜。

可是我要告訴你,在互聯網的前方,當連接成為所有人行動的一致方向的時候,隱私會不存在的。這可能有點兒令人大跌眼鏡。沒有隱私怎麼活?沒有隱私照樣活。

我們來做幾個論證。第一,有隱私,大家就會不方便,不方便就阻礙了連接,對吧?舉個例子,你進了地鐵站,正好口渴了,想通過自動售貨機買一罐可樂,可身上沒有鋼鏰,紙幣塞進去又不認,怎麼辦?微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功能:二維碼支付,掃一掃,後台直接支付,“咣當”就滾出來一罐可樂。好用吧?但你在這個地鐵口買了一罐可樂這個信息和你的手機號、你的微信號是捆綁的,理論上是有可能被追溯的,沒準兒你乘地鐵是準備去小情人家,沒準兒你老婆天天製止你喝可樂,你現在不就暴露了嗎?所以,要方便,就沒有隱私。

所以,終極的連接,就是終極的隱私的喪失。

你說不行?社會會強製到你說行。比方說,你買了輛車放在地庫裏,這是你的隱私,沒人知道你買了什麼車。上路之後,按照起碼的交通規則,你不能遮擋號牌,你必須信息透明,因為你進入了連接,進入了網絡,會跟他人產生互動,你的行為必須可追溯,就這麼簡單。所以在路上遮擋號牌,這是個巨大的交通罪過,警察一定不會饒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