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挖潛引進 擴張 調整 提升把工業富市戰略落到實處(1)(3 / 3)

2.機製方麵的原因。傳統機製的束縛是武威工業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武威工業發展出現諸如投、融資困難,經濟效益低下,資產負債率較高,壞賬、呆賬較多、對市場的適應、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問題,從深層次分析,實質上是體製性因素造成的。一是由於企業和地方缺乏自我更新的發展能力,工業的發展和改造主要靠國家投入,當國家投資的重點轉移時,原有的工業基礎隨著有形和無形的損耗,工業發展勢必日益走向緩慢和老化,加之企業又缺乏創新能力,使原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日益走向死亡。原武威二輕工業體係中的一部分企業,生產的輕工產品本來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就是由於以上原因使大部分企業停產關閉。二是對工業發展的戰略缺乏科學、係統的研究和論證,企業之間互相攀比上項目(兩個白酒廠、葡萄酒廠、麥芽廠等等都是這樣),大而全、小而全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過度競爭。三是在結構轉換機製方麵,由於受傳統體製影響,使產業配置難以突破現行行政區劃的框子,缺乏對自然經濟區和地區優勢產業的戰略考察(如各縣區把廠子非要建在自己的地盤上,沒有真正體現區位論)。四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有限的科技投入分散,企業的科研、技改費用嚴重不足。五是企業的激勵機製和分配體製改革滯後,企業技術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3.技術方麵的原因。武威工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術落後,初級產品加工能力大多過剩,高技術產品加工能力不足。全市工業企業設備大部分是國內一般水平和落後水平。企業技術開發費用極少,全市科技投入經費在全省位於中下遊位次。產品的更新換代跟不上,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的動力機製和技術開發激勵機製還未形成,因而無法獲取更多的利潤,提高自我積累、自我改造能力,造成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和積極性嚴重不足。高新技術開發滯後,高新技術沒有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去。工業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武威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5.92萬元,人(按現值計算),比全國平均水平12.1萬元/人低近一半。隨著技術創新周期的不斷縮短,技術引進風險也越來越大,技術已成為製約武威工業發展的又一“瓶頸”。

4.消費和需求方麵的原因。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從而使新興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武威生產的與現代生活方式不相適應的諸如白酒等部分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將日益減少,現有工業企業的地位在下降,產品銷售日趨困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新產品的問世和新技術的產生,國際國內生產結構在急劇變化,社會需求也在變化,對武威現有諸如隴海陶瓷地板磚等工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不進行技術創新,這些產品將很快在市場消失,企業也將在市場中消亡。

5.勞動力方麵的原因。勞動力的二元結構給武威工業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一方麵,全市剩餘勞動力龐大,加之企業改革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使失業和隱性失業人員高達40萬之多,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另一方麵,高、精、尖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並且勞動力素質較低,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更有甚者,由於曆史的、社會的和武威自身的諸方麵原因,使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無法就業。

6.沒有一支堅強的為企業發展而投人畢生精力的企業家隊伍。按照企業家隊伍的“五要素”,沒有把畢生精力投入發展企業的精神,就稱不上真正的企業家。客觀上,武威發展工業的基礎薄弱、起步晚、企業少,沒有為企業家隊伍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更主要是武威傳統文化厚重,“官本位”意識較強,人的價值取向較為單一,這一方麵說明,武威解放思想的任務還很重,另一方麵充分說明武威培育企業家隊伍的任務十分艱巨。

7.投、融資方麵的原因。馬克思說,貨幣在商品生產中起著第一推動力的作用。資金短缺是武威工業發展最關鍵的製約因素。由於沒有建立起健全的信用體係,投融資體製改革滯後,隻重投入,不注重效益等多方麵的原因,加之武威農業對工業的積累較小,金融市場沒有形成,市縣財政困難等,使武威現有工業投融資沒有形成體係,進而造成貸款難,難貸款的局麵,形成企業發展資金短缺→投融資困難→資本市場難形成→財政困難→企業發展資金短缺→產品缺乏競爭力等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