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先幹快幹大幹弘揚武威精神(2)(2 / 2)

先幹、快幹、大幹,說到底就是靠一支靠得住、有本事、作風好的幹部隊伍去幹。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就是要有好作風、好素質和好能力。

(一)先幹、快幹、大幹必須培養一支好作風的幹部隊伍。一個好的作風是完成各項任務的保證。中央把今年作為轉變作風年,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努力轉變作風,以作風的轉變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要有一個好作風,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就要發揚“五種精神”,堅定加快武威發展的信心。保持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的旺盛鬥誌,艱苦奮鬥,踏實苦幹,說了就算,定了就幹,幹就幹好,誠心為人民謀利益,把武威的事情辦好;要有一個好作風,就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各級幹部是人民的公仆,拿國家的俸祿,代人民掌權,就要用全心、盡全責幹好工作,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小幹等於白幹,慢幹等於自殺,要先幹、快幹、大幹。隻有把心思、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在工作上,才能突破難點,開拓創新,幹出實績,加快發展;要有一個好作風,要率先垂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善於把握全局,搞好統籌協調,堅持從自我做起,從文山會海中擺脫出來,從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抓好重點問題的解決,注意發觀和培養典型,用典型引路,推動工作。要一級帶一級,一級做給一級看,紮實苦幹,率先垂範。

(二)先幹、快幹、大幹就必須培養一支好素質的幹部隊伍。好素質是好作風、好能力的前提,是幹好工作最基本的條件。一個好素質的幹部應該具有以下六個方麵的表現:一是可靠性。做人的第一要求是誠實可靠;做事的第一要求是能力可靠;用人的第一要求是政治可靠。一會兒好,一會兒壞的東西,誰敢使用。一個幹部是社會人,不可靠,組織就無法認識你,無法判斷你,無法使用你。二是適應性。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工作也是複雜多變的。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素質,就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和工作。三是有機性。一個幹部的素質,應該是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配套。根據“木桶原理”,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木板,如果素質組成的某一方麵有嚴重缺陷,使全局受損,終無大用。四是學習性。一個幹部的好素質,並不在於他完美,而在於他能夠不斷完善。所謂生命力,就是新陳代謝能力,吐故納新能力。沒有可塑性,水平再高也要落後。善於學習,即使現有水平不高,也會“後來居上”。五是親和性。一個幹部是社會人,生活和工作都在社會上進行。觀察一個幹部的素質,不僅要看他自身素質如何,更要看他與周圍人的關係如何,看他的合作能力,看他的能力是否壓製了周圍人的能力,還是調動和發揮了周圍人的能力。六是抗逆性。這就是一個幹部抵抗各種惡劣工作和生活條件的能力。任何人都不免遇到逆境,做大事往往是大逆境。抗逆性是一個幹部能否把工作持續搞好的關鍵,是我們發展中的最後製約。我們對幹部教育、監督和管理,以及對幹部的用人導向,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幹部的好素質。武威是一個落後地區,製約發展的根本瓶頸是人才,必須在留住人才上狠下功夫,在用好穩定現有人才的基礎上,要多渠道、全方位培養一大批適用人才,這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基礎。

(三)先幹、快幹、大幹必須培養一支好能力的幹部隊伍。好能力是好素質的體現。但好素質向好能力的轉變還有一個過程,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實踐,就是先幹、快幹、大幹。每一個幹部隻有在實幹中才能把好素質轉化為好能力,並不斷得到提高和升華。換言之,一個幹部的覺悟再高、實幹精神再強,如果沒有能力,充其量也是蠻幹。一個幹部的好能力首先表現在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上。毛澤東把完成任務比喻成過河,把領導方法比喻成過河所必需的橋和船,隻有解決了橋和船的問題,才能實現既定的目標,到達成功的彼岸。因此。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從實際出發,走群眾路線,是改進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的唯一途徑。工作中遇到難題時,隻要到群眾中尋求解決的方法,總能夠茅塞頓開;工作推進出觀困難時,隻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再難的事都會迎刃而解。一個幹部的好能力還表現在決策水平上。領導幹部的最主要的一條責任就是決策。決策水平的高低,幾乎代表著一個幹部的全部水平。因此,理論界把決策稱之為發展的機會窗口,決策錯了,就得回到初始發展的基點上重新再幹,這不僅使我們喪失發展機遇,也會給事業造成極大的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說.決策是發展的關鍵之關鍵。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努力提高自我素質,努力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總之,要解決武威的問題,就需要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與時俱進,保持黨的先進性,堅持執政為民,先幹、快幹、大幹,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曆史使命。

(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