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化體係建設。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應用主導、麵向市場、網絡整合、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快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其他電信企業,按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參與全市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整合公共網絡資源,加快農村寬帶接入網建設,解決計算機網絡與其他網絡配合不緊密,信息傳遞入戶難等實際問題。二是加快市、縣區、鄉鎮三級信息網絡體係建設。要盡快改變市縣區兩級中心信息網站,硬件設施不配套,與上下左右各網絡站、網點聯接鬆散,信息交流不暢,運行不規範,信息采集、加工、發布各自為政,信息資源不能共享的現狀。要利用好各係統計算機網絡資源,特別要發揮好教育係統網絡資源覆蓋麵廣、規模大、設施配套程度好的優勢,構建起以市、縣區、鄉鎮三級中心信息服務站為龍頭,以係統網為骨幹,以教育係統網絡為基本依托的計算機網絡信息體係。要注重計算機網絡體係與其他傳播媒體(廣播、電視、VcD、黑板報、傳單等)的有機結合,構建上下聯貫、四通八達、反應靈敏、傳播迅速的農村信息網絡體係。三是加強管理,規範運作,優化信息市場環境。市、縣區兩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心信息網站、農村信息產業、信息市場的管理。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做好發展規劃,市場監管,登記認證,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發布,信息安全,信息設施管護等工作,優化信息市場環境,製止信息行業的不良競爭和惡性競爭的行為,促進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推行電子政務,帶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推行電子政務是創新政府管理體製、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務人員工作素質,節省行政辦公經費,增強政府服務功能,對帶動全市信息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十一五”末,市、縣區、鄉鎮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使計算機網絡成為公務信息傳遞的主渠道。推行電子政務,要堅持政務網建設與公眾服務網建設並重的原則,豐富政府公眾網的服務內容,積極探索開設“虛擬政府”、“網上辦公”、“一網式”服務等網上服務項目,增強政府服務功能。
(四)以建立多元化投資體係為重點,克服資金“瓶頸”。要建立以政府引導,各類市場經濟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投人體製。鼓勵企業、農民專業經濟組織、經營大戶和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戶,以多種方式進行投資。鼓勵農村各級農業服務機構帶頭應用計算機網絡,輻射帶動農民。鼓勵各種市場經濟主體以各類方式進入信息產業領域,優化信息產業結構,提高信息產業的市場化水平。鼓勵農村各社會服務機構積極開展各類有償信息服務活動,或進行市場化的信息經營活動,多渠道、多方式籌集經費,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
(五)加強計算機網絡人才隊伍建設。把信息技術教育滲透到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之中,構建完善的計算機培訓體係。堅持高級專業人才和複合型適用人才並重的原則,加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定向培養與市場招聘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學曆、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人才;通過實行計算機操作認證製度,將45歲以下的公職人員,全部列為認證對象,培訓一大批既熟悉專業知識,又擅長計算機操作的複合型人才。以市、縣區、鄉鎮三級農業服務體係為主幹,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組建農村信息化隊伍。搞好各類信息的采集加工、發布和應用。要特別重視加強村級信息員隊伍的建設工作,注重發揮好村級信息隊伍在信息采集、傳播方麵能夠緊密聯係千家萬戶,解決計算機信息入戶難的特殊優勢。
(六)強化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功能。以服務“三農”、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農村信息化的應用功能。要把充分發揮好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功能作為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提高計算機網絡在建立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推行電子政務,開展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網上招商,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啟動專家智能係統,進行遠程教育、公共衛生、社會服務等方麵的應用水平,增強農村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