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羊川模式”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實踐證明,推廣“黃羊川模式”是推進武威市農村信息化進程的現實選擇。目前武威市的基礎通訊網絡、應用係統、數據庫建設都有一定基礎,推廣“黃羊川模式”已具備基本條件。但要加快推廣力度、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還要努力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認識不到位,特別是領導幹部認識不到位是製約發展的首要問題。一是在一些部門、鄉鎮,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少迎難而上、開拓奮進的精神。二是眼界不寬。有相當一部分幹部和群眾對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功能、前景缺少了解,將計算機當做打字機對待,還沒有認識到利用網絡信息,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三是農民對農村信息化相關知識知之甚少,習慣於廣播、電視、電話、報刊、文件、信函等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加之宣傳和普及工作還不到位,尚未在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形成廣泛的輿論氛圍和群眾基礎。
(二)人才缺乏。推廣“黃羊川模式”,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需要大量複合型的計算機人才,要求從業人員既懂農業,又會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計算機操作技能。目前,市、縣、鄉三級專兼職從業人員中缺乏計算機專業型人才,更缺乏既懂農業又懂計算機的“複合型”人才,且專業人員中又以普及型人員為主體,適應不了農村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投入不足。由於資金短缺,市、縣(區)雖然建立了政府信息網及涉農信息網,但沒有延伸到廣大農村,輻射到千家萬戶。一是前期投入基本以條條為主,且主要是以項目形式下達,裝備範圍受到限製。靠有限的資金,一些部門、單位和鄉鎮雖然完成了一次性的硬件設施投入,但缺乏人員培訓、軟硬件設備更新、技術升級、信息開發利用等方麵的後續投人,導致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單一,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現有設施裝備多為五年前購置,功能單一,由於受資金製約而無法進行淘汰更新。三是各級政府幾乎沒有專門資金投入,加之受多種因素影響,市場化運作手段不多,多元投入機製尚未形成,製約了發展速度。在未來的發展中,資金仍然是根本性的製約因素。
(四)整合不夠。一是硬件整合不夠,重複購置現象嚴重。現已形成的網絡,除市、縣(區)政府信息網是以塊為主外,大部分是以條條形式延伸到鄉鎮。這些信息網普遍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重複購置現象,功能單一,設備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二是信息資源整合不夠。市、縣(區)中心網站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中心網站與各係統網之間信息交流不暢,缺少嚴格、有序的運行和管理機製,致使中心與係統之間、係統與係統之間“群龍無首”,各自為政,各係統網站的信息不能及時彙集於中心信息網站。彙聚到中心網站的信息也存在網頁內容深度不夠,信息資料滯後,特別是本地資料采集渠道不廣,信息質量不高,或內容雷同,或時效性、實用性差的問題。三是信息網絡與涉農服務體係之間未得到有效整合。各服務體係運用信息網絡服務“三農”的程度不夠,功效未得到很好發揮。四是計算機信息網絡與廣電網、電話網及其媒體(VcD、DVD、報刊等)之間聯係不緊密,缺少相互滲透,資源難以共享。
三、運用“黃羊川模式”加快武威農村信息化進程的對策建議
(一)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全市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思路應該是:堅持統一規劃、政府引導、城鄉一體、條塊聯動、市場運作、重點扶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服務為目的,以建設市、縣區、鄉鎮三級中心網站為龍頭,各係統局域網為骨幹,以教育網絡為基本依托,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信息化體係為重點;以推行電子政務為切入點,以大力推廣“黃羊川模式”為主要市場化運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