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如何啟動運用好民間資金(2)(3 / 3)

(二)以篩選投資預期好的項目為突破口,加大啟動民間資金的力度。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市場機製對生產要素的配置無疑起基礎性的作用。相應地,市場機製也是調節投資活動的基本機製。在此情況下,利益誘惑必然使投資趨向於價高利大的行業和地區,無論是國家投資還是個人投資,都要受這一規律支配。因此,必須把啟動民間資金的突破口放在為投資者提供投資預期好的項目上,放開具有投資收益比較高、市場調節比較靈活、具有競爭能力的競爭性投資項目,放寬一批具有自然壟斷性,或建設周期長,或投資量大而收益較低但風險較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鼓勵和支持投資興辦教育、衛生、體育、環保等社會事業,吸引民間資金通過參與生產與流通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以進一步優化“三個環境”為基礎,消除製約啟動民間資金的體製性障礙。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啟動民間資金的基礎。營造“三個環境”的實質是進一步深化行政體製改革,加快建設市場經濟體製步伐,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優化三個環境,關鍵是要優化投資環境。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地搞好“三幹一優”活動,為民間資金投資提供一個公開透明的良好環境。在這方麵要著重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解決收費多、審批多、關卡多的問題,簡政放權,消除資金合理流動的體製性障礙。二是加強法製建設,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經濟秩序。三是抓好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切實解決政策多、落實少的問題。四是搞好開發區建設,降低民間資金進入生產經營領域的成本,提高民間投資的回報率。

(四)以組織創新為動力,培育啟動民間資金的“聚集核”。以組建股份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主要形式,提高農村組織程度,以農村經濟組織的創新帶動民間資金的啟動。一是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發揮基層黨組織、致富帶頭人啟動民間資金的聚集功能,挖掘啟動民間資金的活水源頭,在廣大農村形成民間資金競相湧動的局麵。二是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加村級經濟積累,以村組經濟組織為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及城鎮化的發展。三是積極組建瓜果、蔬菜、啤酒原料等各類農產品生產營銷協會,通過民間組織吸納民間資金,促進農業產業化。涼州區高壩鎮蔬菜運銷大戶潘永金,牽頭組織本鎮一批運銷大戶,於2002年8月成立了武威祁連蔬菜運銷公司,在全國16個省區的大中城市設立38個銷售點,吸納從業人員200多人,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帶動了涼州區日光溫室的發展。

(五)積極爭取國投重大項目建設,以大項目吸引帶動民間資金。落後地區加快發展的唯一途徑是靠大投入來實現經濟起飛。而大投入必須有大項目來作為載體。隻有大項目,才有大啟動。因此,應將啟動民間資金的突破口放在篩選投資預期好的骨幹項目上,以此為龍頭帶動民間資金的投入。從武威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來看,要把選擇和論證骨幹項目的重點放在食品工業上,切實加強武威與國家有關部委及食品工業方麵的科研機構的聯係與協作,篩選論證一批投資回報率高、產業鏈條長、發展前景好的骨幹項目,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包項目的機製,切實加強對項目工作的組織領導,以持之一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抓好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扶持、銀行信貸支持,聚集民間資金,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六)創造有利於啟動民間資金的政策環境。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管的重點,地方政府在這一領域依靠政策創新來增強調控力度的權限極小。因此,政策創新的重點隻能放在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等的外圍領域進行,應將政策創新的重點放在以下方麵:一是圍繞放開準入領域進行政策創新。武威城建、文教、公路、公交、水電等一些有較好收入預期的領域,需要進一步放開;二是圍繞加大扶持力度進行政策創新。對有一定規模的民間投資,可在財政貼息貸款、人才供給、土地審批、項目申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給予優惠;三是圍繞爭取重大項目進行政策創新。在項目責任、前期費用、人員配備、考核獎懲等方麵進行創新,對項目單位給責任、給票子、給獎懲;四是圍繞上市融資和招商引資進行政策創新。要篩選具備上市基礎條件的企業,因企製宜,製定一些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操作性的優惠政策,扶持上市。對已經出台的招商引資方麵的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對能夠落實的,要督促落實;對落實有困難的,要拿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對需要補充和完善的,要盡快補充完善。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