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是直接關係到投資成本和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是啟動民間資金的外部條件。近兩年來,武威開展“三幹一優”活動,優化了三個環境,使武威的投資環境明顯改善。但優化投資環境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從武威投資環境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一是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還存在審批多、手續多、收費多、限製多、服務內容少、質量差等問題。二是經濟秩序的不規範,尤其是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問題較為突出,距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仍有差距。三是社會信用體係不健全,“三角債”、“連環債”、“蓄意逃債”等現象仍然存在。四是對優惠政策的落實不力。近兩年,省、市兩級政府為優化“三個環境”出台了一係列政策,但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利益等因素製約,這些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影響了投資收益,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製約了民間資金的啟動和使用。
(四)缺乏國家投入和金融信貸的強力支持。任何一個項目建設,都需要一定的投資規模墊底,許多項目僅靠啟動民間投資達不到項目要求的投資規模,需要國家的大量投入或者金融信貸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國家對武威的投資特別是大項目投資較少,到目前還未在武威投入一個上億元的工業項目,同時銀行信貸非常緊張,配套的信貸資金落實不了,製約了一些民間資金的啟動。一些項目在民間資金無力為續、信貸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成為“半拉子”工程。如新茂公司上馬的異麥芽低聚糖項目,是一項科技含量高的玉米深加工項目,投產後可以新增增加值3億元,項目已開工建設3年多時間了,但至今因6000萬國債貼息貸款不落實而擱淺。
(五)金融市場發育滯後,市場化運作水平差。金融市場發育滯後,嚴重製約了民間資金的啟動。20世紀80年代中期,武威曾在建立金融市場方麵進行了一些探索,成立了農村合作基金會,組建了信托投資公司,發行過一些建設債券。但由於各種因素,這些融資機構相繼跨台,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沉澱性債權、債務,為武威建立健全金融市場留下了陰影。另外,由於受製於國家金融政策的限製,使武威金融市場一直沒有得到較好發育。截至目前,銀行信貸仍然是武威的主要融資方式,在建立信托投資、期貨交易、證券交易、企業債券、信用擔保等金融機構,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方麵嚴重滯後,影響到民間投資的啟動。同時,啟動民間資金必須堅持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方才能暢通資金流通渠道,通過少量的資金搭建資金聚集“平台”,通過市場聚集資金。如民營公交企業海石公司,創業時隻有80萬元資金,但公司搭建公交“平台”後,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方式,對車輛按成本價實行“承包經營製”,經營收益單車核算,讓利於經營者,吸引了大量資金入夥。短短幾年時間,公司資產滾雪球一樣發展,運營車輛由當初的8輛發展到現在的109輛,資產由當初的8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1200多萬元,職工達到450名。另外,皇台、榮華上市取得成功,新建義烏商貿城、浙江大廈,組建了城投公司等都是資金運營的成功範例。但武威許多業主習慣於傳統的商品經營活動,缺乏資金運營的眼界和能力,資金運營水平較差,效果不明顯。
(六)社會保障製度不健全。截止2003年6月底,武威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65億元之多,但在居民儲蓄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主要是用於防範生活風險和特殊消費。如用於養老、防病、防各種災害,以及婚喪嫁娶、供學生上學等剛性支出。這部分錢是老百姓的“養命錢”,屬於居民生活的保障性資金。銀行利率變動和投資回報很難撬動這部分資金。隻有社會保障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才能啟動這部分資金。
三、進一步啟動民間資金的對策
啟動民間資金,涉及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麵麵,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從武威近兩年的啟動情況來看,在今後一個時期,應將啟動的重點放在以下五個方麵。
(一)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破除製約民間資金啟動的思想性障礙。一是要在全市上下樹立起充分利用市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資金的資源觀,既要爭取國家投入和金融貸款,也要注重挖掘和利用民間資金。要通過優化投資環境、項目推介、招商引資等方式,廣開外資流入渠道。要特別注重挖掘市外的民間資金。市外的民間資金豐裕,關鍵看拿什麼去爭取,怎樣去爭取。二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守成惜儲”的小農意識。大力宣揚致富光榮的思想,切實保護先富起來者的權益,廣泛宣傳勇闖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的先進典型,主動為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投資者推介項目,搞好協調服務,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引導和鼓勵他們破除“小富即安”、懼怕風險的小農經濟思想,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奮發有為、幹事創業,增強奉獻意識和奉獻精神。三是要鼓勵和提倡敢想、敢試、敢闖,“先幹、快幹、大幹”,正確對待投資風險,在幹中克服困難,在幹中增強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