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美國的藥,確實是靠自己老老實實養小白鼠試出來的,研發一種藥可能要好幾年,而且藥品研發的成功率又比其他行業要低。正是因為成本高,所以隻有大公司才研究得起,小公司根本沒有實力進入醫藥行業。到最後,藥品行業被幾家大公司所壟斷,這就把藥品維持在一個高價位上。
而美國的醫療保險公司,他們本身就不是社會福利機構,因此保費要比其他國家的社會醫療保險高出一大截,而且這些醫療保險公司自己也成天在做投資,盈利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現在奧巴馬的醫療改革希望每年能夠把美國的醫藥支出總額壓縮1400億美元,但也就是幾個百分點,整個蛋糕仍舊很大,所以看病費用不降、藥品價格不降、保費不降,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美國醫療體係的格局。如果隻有誰多得利,誰少得利的區別,那麼這個爭論還將會一直繼續下去,而要降低醫生、藥廠和保險公司的收入,這個難度不亞於限製銀行高管的收入。
現在奧巴馬這個醫療改革雖然獲得通過,但是通過的法案也是多次妥協後的法案,反對的人依然很多。就在國會通過這個改革法案的當天,美國多個地方舉行了遊行示威,抗議通過這個法案。一些對議案投支持票的議員還收到威脅電話。而時下,美國中期選舉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美國共和黨已經放話出來了,如果共和黨獲勝,也就是共和黨獲得了美國國會的多數席位,就打算廢除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法案。
所以雄心壯誌的奧巴馬想啃美國金融和醫療這兩塊硬骨頭還是要費很大勁的。到現在,隻能說是毀譽參半。
在受這些國內問題困擾的同時,奧巴馬在國際事務中也沒閑著。
2009年10月9日,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宣布該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的助手私底下對媒體說,奧巴馬獲獎當天一點表情都沒有,在白宮也沒有跟別人提起這件事。
這也不奇怪,這個諾貝爾和平獎給奧巴馬多多少少有點無厘頭的味道。一來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一年不到,也沒幹過什麼維護世界和平的大事;二來奧巴馬這個時候的另一個身份是美國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總司令。把諾貝爾和平獎給一個正在指揮兩場戰爭的總司令,實在讓人看不懂。
這兩場戰爭是小布什在第一個任期內發動的,剛打起來的時候還能激發一點美國人的社會凝聚力,但是打到現在,打了那麼長時間,沒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也沒有新意,無論是美國大兵還是看熱鬧的,都有點疲軟了,美國國內基本上隻剩下罵聲了。
奧巴馬說他要盡早結束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話雖然這樣說,奧巴馬心裏其實還是希望有所作為的。尤其是這個阿富汗,到如今基地組織和本·拉登還躲在阿富汗的山洞裏,而且還隔三岔五地出來,罵一下美國政府。因此不把這個本·拉登活捉了,奧巴馬是不甘心結束阿富汗戰爭的。而一旦捉住本·拉登,那麼奧巴馬就威風了,不僅支持率會大增,說話也會更硬氣。所以在2009年,奧巴馬又向阿富汗派遣了3萬名美國大兵。雖然這個事情引起美國內部反戰勢力的反對,奧巴馬的支持率也曾一度下降,但是奧巴馬還是決定一搏。有媒體認為,奧巴馬有可能“成也阿富汗戰爭,敗也阿富汗戰爭”。
除了打仗,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前任小布什的最大區別是放低姿態。奧巴馬在競選時曾說,現在反對美國的聲音那麼多,不是因為美國在衰弱,好欺負了,而是前任總統小布什樹敵太多,因此在他當總統之後,要搞好跟每一個國家的關係。
所以,奧巴馬當上總統之後,就和國務卿希拉裏一起走訪了很多國家。美國媒體做過統計,奧巴馬當總統的第一年裏就頻下美國基層考察,足跡遍布亞非拉各國。希拉裏還不止一次跑到非洲去跳舞,以示美非團結一家親。
但也正是奧巴馬廣交朋友的策略,引起了國內很多強硬派的不滿。他們覺得如果美國不強硬,跟其他國家平起平坐,那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美國也就不會是美國了。
比如在伊朗問題上。伊朗因為核武器問題受到很多國家的反對,這種事情一般美國最積極。但是奧巴馬要製裁伊朗或者打伊朗之前,也不得不考慮其他核武器大國的意見。因此不少美國人覺得奧巴馬政府顧慮太多,做事拖泥帶水,不像小布什在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那樣“先發製人”。而且一直這樣拖下去,美國可能最終在伊朗問題上失去主導權。
此外,奧巴馬在外交場合的一些細節也受到批評。比如奧巴馬在會見沙特國王和日本天皇的時候,都向兩位國家元首鞠躬90°。美國人從來不行這種大禮,因此指責奧巴馬這是自降身份,丟美國的臉。但奧總心裏有杆秤——麵子是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
而美國外交政策的最終著眼點就是美國能夠從其他國家撈到多少好處。前麵已經提到過,美國政府現在有那麼多的外債,如果其他國家還是願意繼續借錢給你,願意向你提供資源和商品,那麼美國政府欠錢不還或者繼續借錢又何妨?而美國政府在欠錢的同時,還在想靠什麼方法能少還點錢。打仗是一個辦法,把債主滅了借的錢也就一筆勾銷了。但這是下策,一來沒有人性,二來滅了債主就找不到人借錢了。所以奧巴馬考慮更多的是在金融領域中發動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麵對種種困局,奧巴馬怎麼辦?
下定決心,錢是中心,磨刀霍霍,外交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