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可以看出,美國法律的管製和穀歌利益之間其實也是有衝突的。穀歌雖然說遵守美國政府關於互聯網內容管理的法律,而且自己也有審核係統,但是從賺錢的角度出發,穀歌還是希望這種過濾越少越好,這樣才會有更大的訪問量和點擊量。因此,在具體執行時,這個力度可能也會打折扣。
相比穀歌搜索,Youtube的審核更多更重。被審核的內容主要是對政府持異議的視頻。比如埃及有個叫威爾·阿巴斯(Wael Abbas)的新聞記者,專門揭發警察濫用權力、對罪犯使用暴力的事情,拍了很多視頻上傳到Youtube,這讓埃及政府很頭痛。最後Youtube把這些視頻都刪了,而且把威爾在Youtube上的賬號也封了。更蹊蹺的是,雅虎和Facebook也在同時把這個威爾的賬號給封了。所以有人就猜測是埃及政府跟美國政府去打小報告,美國政府為了照顧埃及小弟兄才給這幾家網站施壓,否則難以解釋Youtube、雅虎和Facebook齊刷刷地封一個人的賬號。這樣的例子自穀歌接手Youtube之後已有好幾起了。特別是對於基地組織的視頻,Youtube刪得最勤快。
而Youtube更常用的手段是對可能引起爭議的內容取消評論的功能。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很多候選人都拍了視頻,宣傳自己的競選綱領。這些視頻可能會遭到競選對手粉絲們的惡意攻擊,Youtube就采取技術手段,讓用戶隻能觀看,而無法對這些視頻進行留言,免得到時候得罪了哪位大人物,招來一大堆麻煩。
除了對內容審核之外,穀歌的內部審核還包括對廣告的審核。我們前麵提到過,LV在法國跟穀歌打了一場官司,原因是LV的競爭對手拿LV做關鍵詞在穀歌上做廣告。這樣的案例其實層出不窮。無論是AdWords還是AdSense,穀歌都讓廣告商去競標關鍵詞,增加自己的收入,於是這些廣告商為了提高自己廣告的點擊量,絞盡腦汁,想得到的歪門邪道都用上了,最常用的一招就是使用競爭對手的品牌作為關鍵詞。比如你是某品牌電腦的銷售商,你把所有電腦品牌的名字作為你的關鍵詞買了下來,這樣無論用戶使用哪個電腦品牌作為關鍵詞去搜索,都有可能看到你的廣告。這招來一些競爭品牌的強烈抗議,穀歌因為這個原因在美國已經被告了N次。所以也學乖了,對選用競爭對手品牌或其他相關詞語作為自己關鍵詞的廣告商必須有所節製。
可見,穀歌無論是對內容還是對廣告都有過濾或者審核機製。這也是基於維係利益平衡的需要,但是在美國國內偶爾還是會遭到妨礙言論自由的非議。所以即便在美國,也不能說穀歌是完全的自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