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這個漏洞似乎堵上了,大公司想拍候選人的馬屁也拍不到了。而事實上恰恰相反,大公司為候選人賣力表現自己的機會反而更加多了。
首先,大公司往往有成千上萬的員工,因此可以發動員工和員工的家屬捐款,當然企業不會說應該捐給誰不要捐給誰——即便說了,員工可能也不理你,但是大企業可以營造出一種傾向於捐給誰的氛圍。因此,實際上每一個大企業都有強大的募捐能力,能夠為候選人出力。
根據美國網站Opensecrets。org的統計,2008年總統選舉中給奧巴馬募集資金最多的十個組織分別為:
加州大學(159萬美元)、高盛銀行(99萬美元)、哈佛大學(85萬美元)、微軟(83萬美元)、穀歌(80萬美元)、花旗銀行(70萬美元)、摩根大通(69萬美元)、時代華納(59萬美元)、西德利·奧斯丁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58萬美元)、斯坦福大學(59萬美元)。
除了西德利·奧斯丁律師事務所,其他九個都是大公司或者高校,可見大公司的募款能力。而這個西德利·奧斯丁律師事務所則是奧巴馬當年在芝加哥工作過的地方,因此出現在這個名單中並不奇怪。
奧巴馬看到這樣一個統計,心裏就明白了誰在為他的競選賣力。
再來看另一位候選人麥凱恩的十大捐款募集人:
美林證券(37萬美元)、花旗銀行(32萬美元)、摩根斯坦利(27萬美元)、高盛銀行(23萬美元)、摩根大通(22萬美元)、美國政府(20萬美元)、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20萬美元)、美聯銀行(19萬美元)、瑞銀集團(19萬美元)、瑞士信貸(18萬美元)。
從這兩組名單中,我們其實已經能夠看出兩位候選人各自的支持者是誰。奧巴馬的支持者大部分是高科技企業,以及年輕人聚集的高校;而給麥凱恩捐款最多的幾乎都是華爾街的銀行,還有就是跟麥凱恩一起反對“網絡中立”的AT&T。
而大企業給不同候選人募集的捐款金額也往往能夠體現出企業跟哪個候選人站得更近。穀歌為奧巴馬總共募集80萬美元的資金,但是為另一位候選人麥凱恩募集到的還不到10萬。所以奧巴馬上台之後跟矽穀的IT企業十分親近而對華爾街的投行沒有什麼好感,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除了募捐,大企業還可以幫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造勢。雖然法律不允許大企業直接捐“軟錢”了,但是大企業還是能夠變相地使用“軟錢”。如何操作呢?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通過527組織。
美國選舉期間,法律允許一些團體出來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造勢,影響民意。這些團體相當於一些非營利性組織,也不用交稅,美國的稅務體係中規定這一條的正好是527條,因此這些組織被統稱為“527組織”。
任何人都可以去成立527組織,但是要發揮作用還是得有錢,所以越是有錢的組織影響越大。我們同樣引用美國網站Opensecrets。org的數據,2008年總統選舉中十大527組織及其收到的資金分別為:
服務業雇員國際組織(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2743萬美元
美國投票(America Votes)2579萬美元
美國方案贏得未來(American Solutions Winning the Future)2272萬美元
艾米莉名單(Emilys List)1365萬美元
美國基金(The Fund for America)1212萬美元
愛國者多數基金(Patriot Majority Fund)822萬美元
大學共和黨全國委員會(College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695萬美元
正確改變(RightChange.com Inc.)673萬美元
公民聯合(Citizens United)647萬美元
電子工人國際兄弟(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Electrical Workers)568萬美元
這些527組織的名字聽著五花八門,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花錢製造輿論、影響民意,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搖旗呐喊。他們收到的錢也基本上都全部花出去做媒體廣告或者搞活動,包括抹黑競爭對手。
而527組織的背後就是很多美國的大企業、大財團。雖然每個公司、大財團出了多少錢,都是私下交易的事情,沒有公開的賬目,但是我們還是能夠通過媒體的蛛絲馬跡看到一些內幕。拿這個“美國投票”來說,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這個組織就是由三位億萬身價的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彼得·劉易斯(Peter Lewis)和赫伯特·桑德勒(Herbert Sandler)共同建立的。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倒吸一口冷氣:美國的大企業、大財團實在太強大了!大企業、大財團之間的實力較量甚至能夠影響美國的總統選舉以及整個美國的政治版圖。想獨立競選美國總統的張三這個時候估計也被他媽喊回家吃飯去了。
所以對於普通的美國老百姓而言,他們要做的隻是每當到了選舉的時候,去投票站投票,選中自己喜歡的那盤菜。至於菜譜上有幾道菜,使用什麼樣的廚子,這是由美國的大企業及其背後的政治權貴們所決定的。
美國的政治體製更像是一種平衡遊戲,選來選去也就是那一幫子人,所以有不少美國人也對這種政治製度感到厭惡,這也是美國很多選舉投票率持續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