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博弈:大企業的政治風頭(3 / 3)

上麵這些隻是說到了總統選舉期間,而在平時,美國大企業的影響力更是無處不在。在美國,每一個行業基本上是被若幹家大公司控製的。別說金融、汽車、高科技等行業了,就連餐飲、零售業也都是如此。比如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Subway)、漢堡王(Burger King)等幾家大企業就差不多瓜分了美國的餐飲市場;沃爾瑪、Target、Costco等幾家企業幾乎控製了美國的零售業。無論在美國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這些企業的影子,而美國所謂的500強企業,幾乎也都是由這些大企業構成的。他們的資產十分雄厚,像沃爾瑪的年收入抵得上很多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所以可以想象,這些龐然大物在本行業中有多大的影響力,對於政治又有多大的影響力,白宮在製定相關政策時,肯定要聽取他們的意見。

與此同時,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製下,總統的權力也是受到製約的,很多事情不是總統說了算。所以大企業光搞定總統還不行,總統、議會、法院,一個都不能少。但是議會、法院人太多,光是一起吃飯可能就要幾百桌,大企業、大財團不可能投資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因此必須改變策略,采取遊說政策。中國很多大企業都有駐京辦,美國的很多大企業也有駐華盛頓辦事處,為的就是跟官員們套近乎。大企業遊說團的團員們可能是律師、媒體、非營利性機構,或者是行業協會,他們的身份各種各樣,但是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去影響決策層。

說到這裏不難發現,美國的大企業對政治的影響力非常之大,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某個法案的出台,均是如此,但這還不是全部。甚至,美國的很多高官就是直接來自於企業。比如美國的前任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在就任財政部長之前就是高盛銀行的董事長。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華爾街其實比白宮更有權力的原因,因為主導美國金融政策的就是華爾街的大銀行。

而對於穀歌來說,他已經經曆了一個快速的成長期,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鞏固自己在江湖上的地位。因為近幾年來,穀歌在壟斷、版權、隱私等問題上受到的指責越來越多,穀歌需要依賴政府的力量從政策上讓這些問題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解決,挖掉穀歌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地雷,最後能夠成為像高盛銀行或者AT&T那樣的美國百年老店。要達到這個目標,穀歌就不得不在政治上變得積極,要有所作為。

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穀歌是最積極的一個,也是風頭最旺的一個。在初選期間,穀歌舉辦了一個“候選人在穀歌”(Candidate@Google)的活動,邀請幾位參加大選的候選人到穀歌來演講,演講和提問環節的視頻都放到了Youtube上。同時,Youtube和CNN聯手,全程直播了候選人的幾場重要辯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各自黨內初選人之間的辯論以及最後奧巴馬和麥凱恩之間的辯論。Youtube還讓用戶通過網站遞交他們對各位候選人想要提出的問題。穀歌的Youtube也因此和CNN一樣成為美國人關心政治的首選媒體。

在捐款方麵,穀歌除了自己捐錢,還與奧巴馬的競選團隊合作,讓普通美國人通過穀歌付款(Google Checkout)直接向奧巴馬捐款。這個穀歌付款是跟貝寶(Paypal)一樣的平台,在競選期間,穀歌大力宣傳這個付款途徑,既從貝寶搶走了大量用戶,又為奧巴馬從大批草根支持者中募集了大量資金。

穀歌的CEO埃裏克更是在競選期間明言支持奧巴馬,而奧巴馬也指定埃裏克為其競選團隊中科技政策的顧問,多次與其討論科技產業方麵的政策。

奧巴馬當選總統之後舉行就職典禮,埃裏克和其他幾個穀歌的高管前去華盛頓捧場,其中包括兩位創始人佩奇和布林,以及那個在穀歌博客中宣布要退出中國市場的高級副總裁大衛。他們不是空手去捧場,每人還帶上了25萬美元的紅包。埃裏克一行六人共向奧巴馬的就職儀式捐了15萬美元。

但是這些都隻是表麵功夫,要真正獲得自己想要的,還是要跟華盛頓的官員們搞好關係。2004年之前,穀歌在華盛頓的辦公室隻有1名員工,主要任務是收集政府出台的各種跟穀歌相關的行業政策。隨著穀歌自身問題的日益凸顯,穀歌在華盛頓的隊伍也迅速壯大,現在已經擴張到20人,其中不少是直接從國會挖過來的,包括眾議院議員斯賓塞·巴庫斯(Spencer Bachus)和參議院議員拜倫·多根(Byron Dorgan)的高級助理,聘用這些人就是為了打通在華盛頓的人脈。

與此同時,穀歌的遊說費用支出也在不斷增加。2009年,穀歌的遊說費用支出為403萬美元,比2008年的284萬美元增加了近50%。

而對於跟穀歌切身利益相關的聯邦政府部門,穀歌也是一個個上門去打交道。2009年年底,穀歌就跑到了議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去說明穀歌的網絡廣告運營情況,告訴他們穀歌沒有壟斷網絡廣告市場,希望政府不要把穀歌列入調查的名單當中去。而對於中國市場的問題,穀歌也早就去美國商務部進行遊說,希望美國商務部在與中國簽訂貿易條例的時候,能夠把“互聯網自由”這一條也加進去。

總之,穀歌的高層從沒有像最近一兩年這樣頻繁地往返於華盛頓和其總部山景地之間。而穀歌在成長為一個美國的大企業之後,也希望能夠發揮美國大企業的影響力,鞏固自己的江湖地盤。

穀歌如此不遺餘力地要搞好和政府的關係,就是想踏踏實實坐穩互聯網老大的位子。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開始沒有,以後可以有。在近幾年,你會發現,質疑穀歌的人越來越多,打擊穀歌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穀歌該如何消除對自己不利的聲音呢?